同事Michael曾经对我讲述过一段他的经历:在他28岁的那一年,他忽然迷上了房地产。
那时的新西兰南岛尚存大片的尚未开发的肥沃的土地,大多是用来饲养牛羊的牧场。
有一次,一位农场主去世后,其家族为了瓜分财产,于是将一块牧场挂牌出售。
“当时那块100多英亩的土地,标记只有10万纽币! 我犹豫了半天没能买下它,尽管在心底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对我说着:‘把它买下来,这块地一定会为你创造巨大的财富的。’”
后来,这块土后来被别人买去并种上了葡萄,变成了葡萄酒庄。现在的地价已经涨到了上千万纽币了!”
Michael叹了口气,接着对我说道:“知道我为何会与这样的一个机会擦肩而过吗?不是因为我当年拿不出那$10纽币,而是我不敢相信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位有钱人。说来说去,就是我的自卑感在作怪!”
自卑感!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忽然意识到在我的一生中,我也曾经有过因为自卑感而与许多机会擦肩而过的经历。
我最近从工作的图书馆的书架子上,找到了一本叫做《超越自卑感》(Overcoming low self-esteem,by Melanie Fennell,如图。)的书籍,仔细地读过后发现,原来一个人的自卑感不仅会让人们失去许多发展的良好机会,同时也会将人们的手脚给束缚起来。
其实每个人的自卑感,都是与其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的。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我的同事Michael,出身于一个有着众多的兄弟姐妹的,经济比较拮据的大家庭里。尽管他从小就有着聪明的资质,并且对房地产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是他那位在工厂里做工的父亲却一再告诫他,投资房地产是有钱人的事情,他能做到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人生就会圆满了。
Michael记得由于家里的姊妹众多,他们穿的衣服大多是从二手货店里购买来的,母亲每每带着孩子们出去购物,敏感的他总是注意到他所生长的小城里人们看着他们的眼神。那种眼神里带着鄙夷的色彩,总是让当年还是孩子的他的那一张挂着卑微的面孔低垂下来。
“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我,16岁就离开了家,去了一家电力公司里做学徒工。由于我为人低调,踏实肯干,所以很快就被提升了职位。”
“我将辛苦赚来的钱存了起来,因为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我会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过上富裕的日子。可是当那个让我致富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时,自卑感却成为了一条拦路的老虎,让我放弃了那个大好的机会。”
在那一本叫做《超越自卑感的》书里,作者道出了自卑感是如何去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的。
一位从小失去了父母,又被养父母虐待的女孩,成年后变得沉默内向。她严守着自己的空间和防守底线,但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却总是遵循着一条固定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她的错。
在书中,作者,英国牛津认知治疗中心的创建者Melanie Fennell 博士还介绍了一位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女孩。她有两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哥哥们,并在成年后分别成为了医生和律师。而这位叫做“琳”(译音)的女孩儿却是一位学习成绩平平,却有着绘画天赋的艺术型孩子。
但是在她父母的眼中,琳却是一位令他们失望的孩子。敏感的琳从父母的言语和态度中觉察出了这一份失望,并因此而造就了她的自卑感。
成年后的她发现自己在与学术权威,或者是医生,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们相处的时候,会变得很紧张;而对于自己创造出的绘画作品,也同样信心极弱。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我画得不好,没有人会对我的作品感兴趣的……”而这样的否定性思维模式,也成为了一条束缚着她,在自己艺术道路上成长的绳索。
读者不禁要问,那么,如何去摆脱这样的自卑感呢?答案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改变必须在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才能达到效果。
Melanie博士在此书中建议读者按照她所设计的表格,将每天遇到的事情和自己否定的思维方式给记录下来,并认真地对自己的这一份否定思维做出分析,找出这种思维存在的根源和不合理性。用她的话来说,否定性思维就像人体已经习惯了进行某一项运动的肌肉一样,必须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才能将其改变过来。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质和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市场上,自卑感已经成为了阻碍个人能力发展的巨大的障碍。于是,一位能够摆脱和战胜自卑感,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心的人,是无疑将会为自己增加许多的,在这个市场中取胜的机会的。
当然,一位摆脱了自卑感的人,还要去学习如何去克服心里的否定障碍,从自己已经习惯了的舒服的小空间里跳出来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个思想的形成,还得拜托美国布兰蒂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ndy Molinsky博士的另一本心理学著作:《到达》(Reach)了。
有关这一本书籍的介绍和读后感悟,我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为读者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