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方太比较有缘,在北京创业做管理咨询时,方太是我们的一个客户。我们为方太提供了两年的项目化管理咨询服务。现在读书期间,又把方太作为研究案例之一,并在两三个月前再次对茅总进行了访谈。
作为中国厨电行业高端品牌的领导者,方太在研发创新,组织管理及品牌建设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而相较于同行业的其他品牌,甚至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方太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道路上,都要走得远得多。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翻阅了有关方太管理的一些书籍,这本新出版的《方太儒道》,是目前解剖方太最全面,最深入的。是以记之。
甲 - 儒道管理思考
1、方太的儒道文化不是强制式、命令式地灌输,而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引导。打造儒道文化是从最上面的总经理和高管团队自身学习、信奉儒家思想,从最细微的捡拾纸屑这样的小事情上面开始的。
2、文化建设是慢工出细活,千万急躁不得。所以方太导入儒道文化8年,也并未在企业制度规章里显现浓重的儒家礼教的影子,只是在制定制度规范时强调从儒道仁义礼智信的角度进行考量,从员工最基本的态度、言行和举止中感化大家以儒道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
3、儒家文化两个重点,一个是“三纲五常”的礼教秩序,类似Max Webber的等级制度;一个是以自我修身为本的入世情怀。这两点在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应该都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适度的制度、流程和等级,是必要的,即便在目前最颠覆层级的“合弄制”中,在最强调自我管理的组织中,仍有一些基本的规范和层级。而强调自我管理,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其实也就是儒家修齐治平入世情怀在新时代的体现。
4、儒家文化强调教化或者道德感化,并不侧重严厉的惩罚措施和森严的戒律(相对而言,礼与法一体),而是以通过引导人们发自内心认同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做到儒家理想的仁义礼智信的人格。这在社会发展到知识信息时代,物质相对丰盛的时代,就更能体现出其价值与意义了。所谓“仓禀实,知礼节”,吃饱穿暖,免于物质匮乏之后,人们就需要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从而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持续人类的发展繁衍。这对于企业组织的启示就是,在过了狼性奋争谋求生存,有了一定的生存基础之后,需要适时完善制度体系,使组织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始终,均需要营造相应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员众多、规模庞大时,企业文化就成了维系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因为这个阶段,制度流程可能僵化、失效,人心难于统一、指挥和协调,唯有文化才能弥补这些失灵,使企业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5、儒家文化并不必然与创新相悖。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是和谐、和气,是在“仁义礼智信”、“真善美”这些方面的共识和统一,就是全体员工在公司的使命愿景上是相同一致的。“不同”是方式方法,路径道路上的各异,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儒家不仅不排斥创新,而且鼓励人们“与古为新”,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就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家似乎与创新绝缘,是儒家思想被两千多年帝国皇权绑架异化之后,给人们留下的错误的印象。一个信奉仁义思想,修身克己,又积极入世的真正儒家人物,怎么可能会墨守成规,毫无创新创意?
6、打造儒家思想指导的企业,用儒道思想进行组织管理,是中国本土企业重构企业伦理、浇筑企业信仰的一个最便捷可行的尝试。这方面,前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儒家改造的“士魂商才”的先例,现有日本稻盛和夫“心性经营”以及其他日韩、台湾等带有儒家风格企业的榜样。通过儒家“差序格局”的推演,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自己,再成人达己,再推而广之,为公司、社区、社会、国家,带来价值、贡献,树立仁爱正气,这就是追求超越利润之上的使命,通过做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为善尽义务。实现儒家管理,有个关键的因素是要夯实儒家文化的载体或者基础,也就是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这也就是西方管理最擅长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实现西方管理制度流程与儒家管理思想理念的“阴阳平衡”。因为儒家思想毕竟是“上层建筑”,主要是关注人心,人的精神、思想、理念,如何把儒家的管理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就需要制度和流程来体现,而这正是需要面临全面转型升级的中国本土企业来共同探索的地方。
乙 - 读书笔记摘录
序言
茅忠群认为,企业的创新,更应从良知出发,每一次创新都应着眼于为人类带来福祉和喜乐、效率和便利。一个企业家必须有大爱思想,怀着对顾客的爱、对员工的爱、对社会的爱,一个企业必然会涌现出强烈的创新冲动,这就是人的良知。
他用实际行动和理性思考,告诉人们:真正的儒家思想不仅不会制约人们的创新,反而会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伟大的企业最终会是人治、法治、心治的完美结合体。而实现心治是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当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彻底受到心灵上的良知洗礼之后,企业创新的动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业绩突出、发展健康的中国企业,需要中国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支撑。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应该是一个社会组织。伟大的企业不仅要满足并创造顾客的需求,同时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导人向善。伟大的企业需要具备四个特征:顾客得安心、员工得幸福、社会得正气、经营可持续。四个特征对应四个新典范:五心品牌新典范,员工之家新典范,社会责任新典范,卓越经营新典范。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支持创新。
仁爱即良知,企业的良知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上,还体现在社会责任上。西方企业的经营和慈善是分离的,方太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分为法律责任、发展责任、道义责任。完全不是经营归经营、慈善归慈善,也不存在经营和慈善的界限,而是把良知贯彻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儒家的仁爱是推己及人、修己安人、由近及远。儒家的仁爱是无界限的。方太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首先引导员工向善,接着引导合作伙伴向善。
正文
第一部分:从洋道到儒道:以道御术
第1章:西式管理困惑的悟道
要推行一种本土的文化和思想,至少需要一个标志,这便是建立孔子堂的初衷。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就是不能给他人施加压力,而是要让他人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
最难以调节的是受过良好西方管理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本地员工在行为管理上的冲突。意识到,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企业的管理,都要根植于本土文化。
信仰不一定是某种明确的宗教,而是你在内心是否有深深信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观。我们信奉内心深处有良知。计划用三年时间,一边推行儒学思想教育,一边归纳总结制定规范,建立一套中国的儒学管理模式。
引入儒道,就是把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打通,寻找中西管理在科学思想、实践方法上的共性特征与普遍规律,实现真正的合璧。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如何融合的问题。
文化之根:一家中国的企业,中国自身的文化会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更容易在管理层和员工间形成共识。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需要严格的制度,更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伟大的价值观。那种认为“儒家思想与西方管理不相容”的看法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台湾地区成功的企业面前显得缺乏说服力。
我们在西方管理体系上还是很扎实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提升,所以我们觉得需要从中国的文化中吸取一些东西。
方太儒道总纲: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需要引导各个层面悟出自己的道。
中国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管理科学重在管事,而中国管理哲学重在管人。中国人的道德信条是先做人后做事,其管理思维是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茅忠群发现,把西方的管理方法用到工作中并不难,能解决好多问题——加强公司的过程管理,能够增加利润,能让公司挣钱。但是,人们的认同感很差,幸福感更谈不上。他觉得方太缺少的是企业文化所依赖的精神实质,缺少传统文化的强大支撑。
第2章:从强调制度到关注信仰
茅忠群认为,帮助员工树立好的信仰是一件先于其他所有事情的大事,是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石。
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不利于创新,我的经验告诉我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一切的创新都源于爱,而爱,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仁。只有源于爱的创新,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
方太把公司的培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培训,注重工作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被茅忠群称为“教育计划”的培训,注重的是企业文化、道德教化、传统文化以及做人的道理方面的教育。通过推行儒家文化,能大大降低制度建设的成本,即不需要大力推行制度而是通过教化达成员工行为一致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第3章:他人灌输,方太致知
茅忠群阐释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爱人,替别人着想。在企业里以用户为中心,在管理上替下属和员工着想。
义:做事对人要做到合适合宜、公平公正。对人特别好,可能是仁,但不符合义,企业要强调公平公正。
礼:礼制,包括员工礼仪,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等。
智:明辨是非,要有智慧。
信: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互信比守信更重要,你要一直守信,慢慢地员工才会觉得你值得信任,这样管理成本会最低。
五法:廉耻勤勇严
廉:廉洁自律。
耻:羞耻心,知羞知耻,有过能改。
勤:天道酬勤。
勇:勇于挑战、创新。
严:严格严明,对己、对下属都要严
第二部分:从权威到人格:为政以德
第4章:人格,领导力之本
西方领导力系统提供了无数的方法、技巧,中国传统文化只教了我们一条,就是用道德修炼自己的人格,作为管理企业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仁道经营。你只有修炼好了自己,才能让更多的人围绕在你的周围,这就是根本解决之道。
第5章:自省,领导力之体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茅忠群一直强调积极、坦诚、开放的心态,这是开好三省会的基础。
第6章:致良知,领导力之魂
良知(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人有不通过学习就能做到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过思考就能知道的,是人的良知。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第三部分:从狼性到人性:有耻且格
第7章:制度必须符合“仁义”的要求
面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茅忠群认为,实事求是,以现实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根本,充分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尤其是以西方管理为手段,中体西用,在企业内实现和谐统一,并在融合的过程中,渐渐形成适合本土企业的相对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
要让西方的制度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需要把西方的制度加以适当的改造,以适应中国的文化。如,我们不能迷信制度管理的效果,我们要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提升员工的心性,让员工产生羞耻感和敬畏感,自然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制度,这恰恰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教化和德治。
制度建设要符合儒家的仁义观。仁爱、仁义,体现在制度层面,就是建设制度要替员工着想,义就是制度要合理合宜,这样企业制度容易被员工遵守,而且是主动自发地遵守。儒家的仁义思想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制度建设的灵魂。
用西方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用东方的文化管理企业。
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让企业经营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牢固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一个中心点进行”。
儒学为体,西学为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制度化管理,这是西方管理强调的,一条腿是价值观、信仰、教育,即儒家文化的“仁义”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西方文化如果缺少了东方文化的支撑,就会变成瞎子;而东方文化如果缺乏西方文化的支撑,就会变成瘸子。
全员身股制,只要工作满两年均获得身股。更为符合中国人思维的利益处理模型——中庸之道。
全员覆盖。强调差别化内部股价,不提倡大锅饭。全员身股制可以说是方太企业文化落地的良好载体。
第8章:儒道讲人性,而不是狼性
在方太的考核体系中KPI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是考核用户体验与感受,站在利他的角度来考核。你的出发点要有利他之心,要有从内心生发的仁爱之心,只有从仁爱的角度出发,才会让你更关注真正用户的需求。不再单纯关注指标,而是真正去满足并创造用户需求,这使方太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方太人在产品的研发上更加精益求精。对指标背后人的关注。
第9章:文化落地,要接地气
为了使儒家文化在各个办事处更好落地,并且是落实到一线员工自觉行为当中,公司把“办事处文化落地”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并定期进行项目汇报。在每一个办事处,设置专人负责文化落地项目,按照“两要五法”(两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五法:教育熏化,关爱感化,礼制固化,专业强化,领导垂范)。
茅忠群引入儒家文化,并没有下过任何一道公司文件或指令,而是从自己做起,从高管的行为抓起,从制度制定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抓起,从关注用户的情感抓起。他在会议中经常插入对儒家经典的体会,有的高管主动在自己的部门开始晨读《弟子规》和《论语》。读过的人感觉心情舒畅,便引导其他人也来读;读过的人有了共同语言,相互之间的沟通也顺畅了起来。
第四部分:从竞争到仁爱:修己以安人
第10章:仁道经营
方太提出仁道经营,提供让用户安心、放心、省心的产品,最基本的原则是,不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干出违反人类道德及企业底线的事情;要求高的原则是,企业要以导人向善为使命,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要为人间的大善而努力。
第11章:导人向善
一切创新,源于良知
以中庸思想为主线的儒家文化,应该是方太发展的内在动力。无论是对用户强调“家的感觉”,还深对员工强调“正念”的力量,他都感受到了文化力量的强大和持久。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应当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也不必全盘西化,西方优秀的管理仍然可以为我所用。中国文化强在道的层面,西方文化强在术的层面,需要我们各取所长。
对方太而言,儒家理念是管理思想的源头和大脑,是道;而西方的管理模式则要在儒家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行,这样的躯壳才有灵魂。只有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
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爱,以仁爱之心经营企业,一直是其经营管理企业的不二法门。
第12章:修己安人
方太儒道的根本原则,是修己(管理者的良好德行)安人(管理者的良好管理行为)为核心,明德以求尽乎为己之道,明明德以求近乎管理之道。管理是明明德的历程。良好的修己,是德行;良好的安人,即为德政。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道理,便是明明德。有了这样的基础,企业便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和向上的凝聚力,如此,企业发展便会无往不利。使其明德于心则人心安,让心指引个人的行为规范,这是管理的一种智慧,类似兵家的攻心为上,可达到老子的无为而治。
方太儒道:德,正,中,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