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风不老
01
年过7旬的叔公回来探亲,热热闹闹地约了一大家子吃饭。去年刚庆祝完60周年钻石婚的姑丈公和姑婆也来了,满头银丝下是日渐衰老的容颜,好在精神面貌特别好。
在几位老人久未相见的热络中,在众人推杯换盏的间隙里,忽然回想起,上一次在座各位凑一桌的场景恐怕要追溯到5年前了,外公的葬礼上。那也恐怕是这个家族这么多年以来人员最齐的一场相聚,纵使是为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死别。
正在神游的时候,舅舅出去接了个电话,然后猝不及防地传来了噩耗——大姑婆离世,看来人世间在所难免的是一场又一场死别。
饭桌上顿时炸开了锅,几位老人在感慨亲人的离世,中年的在商量着参加葬礼的事宜,而我们这些年轻后辈却是一种复杂的心情。
说实话,对于这位驾鹤西去的姑婆,我脑子里几乎很难回想起她的面孔。严格地算起来,这二十几年中,见面的次数绝对不超过三次,而且都是在家族的红白喜事等大型活动中,几乎都是匆匆一瞥,并未有所交集。
所以,听到她的噩耗,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不知道从何悼念起?或者应该说,在疏远的亲情面纱下,我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思。
在时代的更迭与社会的洪流下,除了父母、夫妻和兄弟姐妹这样的至亲,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远亲之间的淡漠与疏离。
02
“虽然早已远离故土,但我还是心系家乡,每月致电亲友,只为联络亲情。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后辈呢?不仅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了,甚至对家乡都是陌生的,对亲人也是非常疏离······”
老人们的话题,已经从亲人的离世,谈到了乡愁的淡化与亲情的疏远。也许是说到了伤心处,叔公更是激动地拍了拍桌子。
老人们感慨万千的样子,也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哀愁。
外公的老家位于粤东地区典型的客家村落,整个族群只有一个姓氏。据传,开基先祖从中原一路南迁到福建,后来因为战乱又辗转到了广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记忆中,这座有着17个房间的客家大宅“安国庐”就是“热闹”的代名词。那个时候,在城市定居的亲人为数不多,宅子里还住着几大家子,每到传统节日都是宾朋满座,而有重大活动的时候,外面的亲人也会赶回来参与。
我小时候所理解和认识到的“乡愁”与“亲情”都是透过这个百年老宅,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他们的人情往来,让我从中得到那种深刻的体会。
然而,从大约从十年前开始,亲人们不断往城市外走,那片矗立着高楼大厦的土地,那种现代化的生活场景,成了大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乡村,驻扎到了城市。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家族的人都不断往城市里迁居,曾经人丁兴旺的大宅早已经荒无人烟。以前每到传统节庆的大型聚会,也早已因为散落在各个城市而逐渐取消了。
远离了故土的乡愁,该何处安放?辞别了家园的亲情,又该如何维系?
03
何为乡愁?乡愁是傍晚时分村庄里的袅袅炊烟,是蜿蜒曲折却通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庭院里那些不起眼的花草,是妈妈亲手做的一桌菜······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这句诗寄托了多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曾几何时,每个人心中对于故乡都有一种根深蒂固而又魂牵梦绕的情结,可如今,随着城镇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这份乡愁已经成了一件奢侈品。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减少到270万个。10年内,90万个村子消失了,相当于每天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
土地被征收,工业不断进驻,农民纷纷外出,乡村人烟稀少……这是城镇化进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让人迷失的“城市时代”,故乡早已不是原来的故乡。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来看一组数据:
1978年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18%;2011年末,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人口首超农村。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55%——37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也意味着一场剧烈的城乡变迁。
中国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试想,没有了青砖黛瓦,没有了羊肠小道,没有了小桥流水人家,乡愁又将何处找寻?那熟悉的场景,那深刻的回忆,恐怕也只能在梦里依稀。
0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经济影响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不可否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潜力所在。当然,这不只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学命题。
记得在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有这么一个提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园。
到底该如何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留住乡愁”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本身是一个社会难题。但不能因为它是难题,就放任或者逃避。
对青山绿水赋予更大责任的承诺,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挖掘,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坚守,这些都是乡愁得以附着的根基。
在城镇化中延续乡村文脉,才能真正让城市化发展更合理,让乡愁有所依附,让亲情不被冲散。
最后,以席慕蓉的诗作结语。但愿我们以后,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