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基本延续之前那么多年的生活状态,但突然发现很多事情的口味或者说品味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特别在那些我喜欢的事情上,比如说喜欢看球,喜欢音乐,当然我也喜欢看电影和看书,但电影和书以前只是喜欢,看得并不算多,也是最近才渐渐看得多起来,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变化,但切实有体会的是看球和听音乐上的变化。
首先,我算不上是一个铁杆球迷,无论篮球也好,足球也罢。我看球看得不少,但我喜欢的球队有时候会随着球星走,有时候会随着球风走。但总体而言,我喜欢的是那种进攻华丽,天赋异禀,破具性格的球队和球星,喜欢当年长发飘逸的阿根梃队,喜欢巴洛特利和卡萨诺两个疯子组成锋线的意大利队,喜欢罗纳尔多,喜欢巴蒂斯图塔,喜欢艾弗森,喜欢八爪蜘蛛加内特和狂人斯普雷维尔外星人卡塞尔组成的森林狼队。我喜欢巴尔的摩乌鸦队,我喜欢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我喜欢空接之城洛杉矶快船队,喜欢土豪曼城和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纳。当然,我也喜欢米兰,因为太爱这个城市,我去过米兰,那里完全没有那种一线大城市的浮华感,尽管我知道,它其实也是很浮华的。
说了那么多,我喜欢的球队和球星真是杂乱无章,我甚至看了一场卡迪夫城的比赛后就喜欢上了那支升班马球队,可惜转播他的比赛太少了,后来就被我遗弃了。但近年来,我喜欢的球星和球队都有明显的变化,喜欢的球星从华丽变得务实,从灵巧的进攻选手变成了铁血的防守悍将。我喜欢雷刘易斯,那年,他拿了最后一个冠军后退役了。我喜欢JJWALT,一个肆意擒杀四分卫的怪兽。我喜欢老而弥坚的马刺,不是因为他今年拿了冠军,而是因为去年他没有拿到冠军。我喜欢老迈而且已经失掉灵性的意大利,他们的防守依然继承着铁血的传统,虽然没有在苏牙的嘴下坚强地活下来,但我仍爱他们。我喜欢今年这支阿根廷队,不是因为他有梅西,是因为他变得一往无前的硬朗,马斯切拉诺是给我这界世界杯最大的惊喜。我喜欢比利时的孔帕尼,喜欢曼城的孔帕尼,他们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
我的爱将们,慢慢地从五彩宾纷的英雄变成了在背后默默抗上坚盾的铁血战士,当然,他们同样是英雄,同样杀气腾腾,只是他们不再是那种表演娱乐的角色,而且出剑一击致命。我喜欢的球队,不再是那种从头把对手戏耍到尾,不再是五行八卦,神鬼莫测的变化中把对手杀死于无形之中。我反而渐渐喜欢那种举着盾牌,一刀一刀地扛,一刀一刀地砍,我就是血比你厚,剑比你强,抓着你的弱点往死里打。我如果血不够厚,剑不够强,那你也得一刀一刀把我砍死,你可以踏过我的肉身,但不能小看我的意志坚强。
说得play个球跟打个仗似的,血腥巴拉的。还是来说说音乐吧,以前,我喜欢节奏明快的音乐,喜欢旋律感强,喜欢潮炫酷的音乐,喜欢欢快的爱尔兰民歌,另外,小学毕业以后,我基本就不怎么听古典音乐了。华语的乐坛,基本就喜欢听周杰伦和陶吉吉,偶尔也听听别的R&B,反正什么时新听什么。后来,渐渐地听更多的爵士乐和布鲁斯,然后又回到古典音乐。
音乐比足球在我生命中存在的时间更长,从小学两三年级开始,我就听贝多芬了,所以听得很杂,这里就罗列一下几个时期听得多的主要乐种。小学的时候,除了瞎凑热闹听一些磁带里的古典乐,就是听听电视主题曲,还有那时候所谓的流行金曲,各种甚至不能算音乐的歌曲。如果《纤夫的爱》、《迟来的爱》各种爱也能算音乐的话,我真的无话可说。后来就开始听孟庭韦,听周华健,听张信哲,我听歌基本是那种模式,一个歌手觉得好,就从头听到尾,期间不再听别的歌手的歌,孟庭韦是第一个,印象特别深,听到小学毕业。后来听周华健张信哲已经没那种感情了。再后面读高中听beyond,听后街男孩,又是从头听到尾,直到周杰伦出现,开始听周杰伦,再后面是陶吉吉,陶吉吉听了两三张,比较短命。大学之前基本就是听一些很low的流行歌曲,连崔健什么也是不听的,现在反而很喜欢听崔健。
大学里基本就是听一些国外的碟了,打口碟,听得懂听不懂的,什么U2、涅槃、radiohead、伊凡塞斯、林肯公园、曼森什么的,越听越杂,也听神秘园、班得瑞、萨拉布莱曼,也听法语歌,emilie simon,keren Ann。越来越杂,杂到后来几乎不再听华语。毕业后,开始听更多的爵士,真正的爵士,不是Norah Jones这种。当然,之前也听Norah
Jones,也很喜欢,后来还迷恋于两个女歌手,一个是Lisa Ekdahl,瑞典女歌手,我每次都会推荐。还有一个是Katie Melua,格鲁吉亚人,后来到爱尔兰、英国,声音非常不错。这两个女歌手都是唱爵士乐的,现代蓝调味,跟Norah Jones其实差不离,但我更喜欢后两个。
接着我又听了很长一段日本歌手手岛葵的歌。我觉得我听的东西从快的变得越来越慢,从实的变得越来越空,从高的变得越来越低。因为我爱上了大提琴,而这种乐器,在以前我是完全没有感觉的。总觉得那种低音没法表现大多数的音乐情绪。后来发现错了,大提琴这种东西,基本能表现别人能表现的东西,而别人表现不了的,它也能表现。当然,这大概也要归功于爵士乐,也是在听爵士乐的过程中,才发现大提琴的美。然后,我又听回了一些华语音乐,像《一生所爱》这种歌,当年大话西游最火的时候,我都没有听进去,当年天天看韩寒博客,他首页一直放着这个歌,我也没有听进去,现在突然听得很有感触。像以前达明一派还很火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听过他们哪怕一首歌,现在却听得津津有味,当然听得也还是不多。另外,现在又听回了古典乐,像是返璞归真又回到原点。
总得来说,现在音乐听得越来越少了,除了开车时候听一点,除了在家里写东西的时候偶尔会开着豆瓣FM听点轻音乐,平时很少听了,感觉音乐这个爱好已经离我渐渐远去了,所以之前打算买个好音箱的计划也被我取消了。之前买了些布鲁斯口琴,玩了一段时间后,又不再玩了。每天下班回到家已经挺晚了,在书房里拿个十孔口琴乱吹一通,总也感觉气氛怪异。尽管如此,我听到几把大提琴演奏起《权力的游戏》的主题曲时还会热血沸腾,音乐始终是离我血液沸点最近的一种艺术,就算一时无处安放,我相信它还是会默默伴我度过余生。
关于一个人对于品味的转变到底是由哪此因素引起的,这个问题我思来想去,原因也有很多,本来想写个文章,但细思觉得逻辑混乱,没法成文,于是在知乎上提了个问,不过想来也没有什么人会来回答,再等等看吧,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