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睡觉了,我手捧《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边读边想,幸庆自己在儿子还不到半岁时就读到这本书。看着酣睡的儿子,我轻轻轻吻他的额头,告诉他,也告诉自己:儿子,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自从当了妈妈,生活有了太大的改变,想要给他最好的,同时,在内心深处,也想要让他成为最优秀的。于是,做最大的预设,把能想到的都想到,尽量让他一切顺利。就在今天,读到《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突然陷入了思考,给自己另一个思路:孩子的成长岂是父母可以假设的?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塞西·高夫、戴维·托马斯和梅丽莎·切瓦特桑写给全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由刘华、陈莉翻译,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在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看到这句话我突然紧张起来,想起我们刚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我家住在本市一所名校附近,但这所中学是私立的,只有考试成绩很好的孩子才可以去上。在我家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路过这所学校就会随口说:将来宝宝一定要考上这所学校,要不多丢人啊。在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又多次提起过这个话题,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想依靠孩子满足自己,而非满足孩子。我们需时刻铭记: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有很多妈妈都说,因为有了孩子,所以没了自我,更有人开玩笑说:生孩子是条不归路,一旦生了,就永不得安宁。从小为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担心,大点了为学习和心理发展担心,再大点为事业家庭等担心……总之,就不得清闲,甚至有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抑郁等。其实,当妈妈也是门功课,我们需要预习上课和复习。养育孩子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长,做榜样妈妈,既成就更美的自己,更影响优秀的孩子。
优秀是一种习惯,父母需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在生活中去坚持。作者在书中给出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十堂课,每一堂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所谓提倡的总是缺少的,同样,影响最深刻的是也是因为我自己薄弱的。
价值观念就像一个灯塔,引领着成长的方向,也决定着家庭的凝聚力。怎样传递价值观念呢?作者书中提出:“焦虑感是孩童时代的通病,所以可预见性和坚持原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原则。因为自己是一名老师,所以再生孩子之前还觉的自己会做一个原则妈妈,事实证明,在孩子的哭闹面前,妈妈太难保持原则,也正是因为这,我们的孩子慢慢的偏离我们的价值轨道,甚至对父母失去信任,因为父母是摇摆不定的。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坚持始终如一的价值观!书中按照年龄特点,分别给出了幼儿、童年、青少年、青年的价值观的传递方法和原则,非常受用,也是因为这些,我庆幸我自己的孩子还小,我可以从现在开始。对比这几个年龄阶段的价值观的传递方法和原则,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点,分别是:言语要简短,清晰;以身作则;重要的事情多花时间坚持;正视自己的错误;发现优点,制造乐趣。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但这些共同点是我们从头到尾都要贯彻的。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没有童年,因为我从小是个疯跑的农村疯丫头,没有睡前故事,没有儿歌,没有画画,但是,当了妈妈之后,我这些完全重来一遍,这也是我最幸福的事情。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也是让孩子积极参与父母的生活,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共享快乐时光的最重要元素。惟愿和孩子彼此关爱,共同成长。
最后借用纪伯伦的《先知》内的一首诗共勉,这首诗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后封面上(有删减):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