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她儿子刚结束中考,关心一下考试情况,问问他们一家人的毕业旅行有没有定下来。
结果在电话那头就听见她声音很低沉,貌似在床上躺着,往常早就吃完晚饭散步去了呀!难道生病了?
结果她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吃饭时跟儿子吵了一架,正躺着生闷气呢!难道是考试发挥不理想,我觉得自己的电话打得不是时候,有点小尴尬,接着她又说,考试考得很好,就是从昨天回来一直提各种要求,要买笔记本电脑,游戏显卡、硬盘、手机等。
这个问题朋友以前提过,因为儿子特别喜欢玩游戏,上学期刚刚给他买了一个台式电脑,当时父母就建议买成笔记本,他不同意,现在又改变主意要换笔记本,主要是玩游戏方便,说手机随便买个就行。朋友当时说,笔记本不同意买,显卡和硬盘可以考虑,手机也要买好一些的。结果一家三口就争执起来。儿子说:“我辛辛苦苦了几个月,你们买给我东西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爸爸一听怒了,当场摔了筷子,什么叫理所当然?你读书到底是为谁读的?这下儿子饭都不吃,一家三口闹得不欢而散。
朋友儿子是个学霸,学习上不需要费心,因为在一所私立学校就读,成绩好,费用也很高,平时也竭尽所能地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庭条件还不错,两口子省吃俭用满足孩子,反而使孩子对金钱的观念不是很清晰。家里二套房贷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但跟儿子沟通的时候,儿子反而埋怨他们,谁让你们买的房子?
朋友跟我说,今天争吵的重点不在于钱的问题,而是儿子说话的态度有点过分,好像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朋友平时是个特别严谨的人,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留给儿子,两口子的生活完全围着儿子转,但是儿子不理解他们的苦衷,这才是令人心塞的地方。
我听她说完整个过程,赶紧安慰了她几句,然后才挂了电话。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我觉得这句话有点问题,如果父母苦心孤诣的付出不被孩子理解,甚至觉得付出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那么父母的一片心该往哪儿安放呢?
孩子以后进入社会,除了父母会这么对他,谁还有义务围着他转呢?到时候孩子被社会吊打又该怎么办呢?
突然想起孩子小时候,朋友为了激励儿子好好写字,每个月奖给他100块钱,我当时觉得不妥,因为物质奖励其实很简单,但并非引导孩子向上的最佳方式,外在奖励太多反而会减少内在动机。
所以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感恩等。父母不求回报的爱是恩情,但不是理所当然。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父母是爱无能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雨露均沾,都能享受来自父母的爱,作为孩子要学会感恩;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要适度,有边界。有句话叫过犹不及,过多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