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新政、房贷利率上调、限价、学位摇号等政策频出,极速前进的北京“学区房”正踩刹车,市场已经出现明显降温。
海淀、西城在内的学区房市场转淡成为不争的事实,多处20万元的学区房“消失”,部分学区房公开报价踩线15万元,报价14.99万元,单价相比3·17之前的峰值每平米已下降2万到3万元,房价下降百万元以上。
黄城根小学是北京市重点小学,黄城根小学附近学区房的报价在过去的两三个月中经历了多次“跳水”。
据黄城根小学附近一家房产中介人员讲述,4月27日,学校附近一套房报价由1050万下调到1005万。5月24日,该房报价下调75万元、6月8日,该房报价下调100万。经过三次调价,这套房子的报价下调达到220万元。
而且,降价百万绝非个例,金融街片区从月均成交量50套下降到10套左右,均价也从16万元/平方米以上,下降到14万元/平方米。
目前,所有的调控政策一起发酵,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楼市的热度,放缓了换房客群的脚步。每一个政策的颁布都代表着购房者成本的增加,相当于变相地增加了购房者购房价格。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是在讲,价格如果升高到一定程度,会抑制需求。
看来政府的调控是起了作用,但是让学区房的价格有所下降,原因在于摇号入学的政策,降低“买房即能入学”的可能性。以前买学区房绝对不可能吃亏,学区房代表着一种隐性的特权,只要在这个区有房子,就可以享受这个区的教育资源。
况且无论学区房的价格高的多么不可理喻,通常买学区房都不会吃亏。在低位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孩子毕业后,房价也涨的差不多了,只要当初能买得起,转手基本都是赚的。对于这些幸运的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最后房产升值也赚到了不少。即使有可能在金钱上会吃点亏,家长们也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属于正常的教育投资。但是,一旦打破了房子既是入学特权,这些房子附带的教育资源溢价部分,自然要消退不少。
学区房自带了一个特殊的属性,是具有很高的换手率,三年或六年,就会换一拨家长和学生。在这附近的中介,小日子过得应该相当滋润,从一套房子里,就可以赚取好几次中介费。近几年,很多经纪人都从普通商品房门店转到了学区房门店。
当学区房的光环卸下时,主要靠佣金提成获得薪资的经纪人,收入的下降,导致他们纷纷离职。据中介负责人透漏,流失比例平均大约在20%左右,有的学区房门店的经纪人离职率甚至接近50%。
据媒体报道,在市住建委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中,数十家中介机构门店被关停,其中包括3·17之前房价超过20万元报价的链家金融街旗舰店、中原地产和我爱我家。
学区房虽然明显退烧,但是学区房一般都位于好地段,作为房屋的投资价值依然很高;另一方面,从政策风险上来评估,每一个政策的落实,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学区房的溢价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可以保持。不过,如果把学区房作为纯投资选项,还需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