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幻?傻傻分不清楚。如果要说科幻故事的起源,早期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精于巧匠,手艺高超,他打造过金制的女机器人帮他做事。这些女机器人甚至可以开口说话。而最早的科学,我们能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从人类会用锋利的石头来猎食开始,科学开始发展起来。
一千个人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单单给科学、科幻下个定义,或者非要说谁是谁的基础,谁是谁的发展,这些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唯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我们来看一看为科幻小说正名的开山鼻祖——开普勒的《梦》。
科幻小说鼻祖出自科学家开普勒
说起科幻小说我们总想起法国的凡尔纳,英国的威尔斯,美国的阿西莫夫。我自己读过这些人的作品,特别是凡尔纳的,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绕月球》。
可是,谁是最早的科幻作家?凡尔纳不过是19世纪人,威尔斯的早期作品也是19世纪末创作的。他们都不是最早的科幻作家。
▲开普勒的《梦》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鼻祖。
在近代科学时代,最早的科幻作家也许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兼哲学家开普勒!他在1610年写了一本小说《梦》,被阿西莫夫和萨根认作是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
开普勒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杜拉库图斯(Duracotus)是一位女巫的儿子,也是开普勒名义上的老师第谷的学生。杜拉库图斯的妈妈的老师是来自月亮的精灵,每逢日食时,精灵就可以通过连接地球和月亮的黑暗隧道来往于地球和月亮。杜拉库图斯想去月亮上看看,他的月亮之旅其实是为了证明哥白尼理论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从月亮上观测地球,我们就能看到地球环绕月亮在运动。既然作为月亮上的观测者会误会地球围绕月亮运动,我们也会误会太阳在围绕地球运动。
杜拉库图斯喝了一些可以让他昏睡的药,在到达月亮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就慢慢地滑向月亮。从这一点来看,开普勒已经知道月亮和地球都会产生引力。我们不知道的是,开普勒的大脑中是否已经有了牛顿万有引力的概念。或许没有,但是他却成为了万有引力存在的预言家。
早期科幻小说预言过潜水艇、时间旅行、隐形人等
开普勒的《梦》也许并没有启发他和牛顿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却预言了万有引力,也预见了20世纪人类的登月之旅。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梦》是所有理性的科幻小说样板:这些小说预言一些在未来出现的科学技术,却未必启发科学家做具体的科学发现。
毫无疑问,凡尔纳是最为成功的预言家,他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水艇。当然,在1869年,《海底两万里》发表的那一年,真的潜水艇已经存在并用在了军事上。而靠柴油驱动的潜水艇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凡尔纳小说中的潜水艇的动力直接来自海洋(当然他无法预见到上世纪50年代才出现的核潜艇)。这本小说的冒险成分远远大于科学幻想成分。至于《地心游记》,现在还无法实现。而《环绕月球》,人类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实现了,中国则在本世纪实现了。
如果说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主题是冒险,那么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科幻小说的主题则是哲理。他的成名作《时间机器》(1895年)是一切时间旅行和穿越小说的鼻祖。在小说中,威尔斯认为时间其实是第四维,这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小说主角是位科学家,他造出了时光机并借以旅行到非常遥远的未来。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关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的讨论。直到1960年代,物理学家才开始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框架下认真讨论时光机的可能。直到今天,这还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在原理上,我们不可能制造出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机。
威尔斯的另一部小说《隐形人》(1897年)我过去也读过,确实有令人心惊的效果。隐形人在现代奇幻小说《哈利波特》中也出现过,以隐身衣的方式出现的。威尔斯的隐形人是通过一种药物使人的身体折射率和空气一样,而隐身衣的原理则不同。
科学上,从2000年开始,物理学开始在隐身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突破。隐身材料能让平行的光线在材料中弯曲后再以平行光线的形式出现,如果在材料中藏有任何东西,利用光线探测这个东西的人就不会看到它,这虽然和威尔斯的想法完全不同,却有类似之处。
科幻可以开拓视野,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
我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过一本科幻小说真实地启发了一位具体的科学家作出具体的科学发现的例子,但科幻小说确实会拓展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去想象当时科学技术还做不到的事情。
从开普勒的《梦》开始,直到不远的《黑客帝国》,都是这样。说到《黑客帝国》,我倒是觉得未来将见证这个系列的主题的实现,即,人类将越来越依赖电脑和网络。即以今天我们到哪里都有上网的欲望为例,无论中外都是如此。例如今年三月我去了一趟曼哈顿,就看到星巴克的人无一不在上网,有人就是专门上网去的。
现在朋友聚会,我们很多人很快就爬上微博,发消息发照片,互相加关注。也就是说,网络和微博已经成为我们身上不可或缺的感觉和交流器官。所以,如果我预言未来人类将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生存在网络中,甚至在网络中吃喝拉撒睡,大概不会太离谱。
最后,我不得不提一下刘慈欣以及他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刘慈欣的《三体》展现了中文科幻中极致的想象力。国内有众多《三体》迷,这不奇怪,因为科幻迷以及科幻迷组成的亚社区是全球现象,不限于中国。
《三体》幻想了未来人类和外星智慧的交往以及斗智斗勇,在物理学和航天上有很多极有想象力的设想,例如将质子展开为一个极大的二维面,例如宇宙的未来归宿。《三体》甚至是英文维基“science fiction”词条中唯一被提到的中文科幻小说。
霍金在为克劳斯著作《“星际迷航”的物理学》写的序中写道:“科幻不仅有趣也会启发人类的想象力。我们也许还没有达成‘大胆地去那些人类还没有到过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做到这样……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科幻提出一些科学可以容纳进去的想法,而科学有时发现比任何科幻都离奇的概念。”
(原载于《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