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面介绍了孔子众多弟子的情况。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人,能够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已经十分幸运,哪怕是一笔带过。如果司马迁还能对其进行寥寥数语的介绍,那更是十分殊胜。但此传对子贡的介绍不是一笔带过,更不是寥寥数语,而是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何谓大篇幅,其他弟子用墨几个字或几十个字,最多百把字,而对子贡的介绍多达两千余字。子贡到底做了什么丰功伟绩让司马迁如此浓墨重彩?这不得不提到子贡人生中一次吊炸天的成功出使。以司马迁的话说就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出使的故事是由齐国田成子引发的。话说齐国权臣田成子想在齐国作乱,就调动自己的军队去攻打鲁国,目的是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与焦点。孔子听说田成子要攻打自己的祖国,一下子就着急了,朝自己的学生一顿抱怨:“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大意就是说鲁国是我祖宗坟墓所在地,是我的祖国,现在我祖国都如此危险了,你们几个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孔子这位老师此时也挺不讲道理的,鲁国是你的祖国,又不是你学生的祖国,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为了你的祖国挺身而出!不过卫国人子贡站了出来,愿意替老师的祖国分忧解难。接下来,子贡开始了他吊炸天的纵横捭阖之旅。
子贡先是跑去给田成子洗脑,告诉他伐鲁不如伐吴,伐吴才能达到他的目的。田成子接受了子贡的建议,但又尴尬在自己已经出兵于鲁,现在又突然改为征伐吴国反而会引起国内的怀疑。子贡告诉田成子务必先按兵不动,自己去说服吴王来救鲁国,当吴军来的时候,你就可以趁这个理由攻击吴军,讨伐吴国。接着子贡又跑到吴国给夫差洗脑壳。子贡忽悠夫差的核心思想就是告诉夫差越国犹如鸡肋食之无肉,而齐国与晋国人傻钱多,是争霸中原必须要拿下的肥肉。但夫差告诉子贡,他认为越王勾践对自己不仅有报复心,而且还正在酝酿报复行为,所以他想先拿下越国。这时子贡又告诉夫差他去搞定越国,让越国的部队为吴国效力,从而消耗越国的实力。然后子贡又跑到了越国,一到越国子贡就对勾践一顿教育,大意就是说勾践你行事太不小心,事情还没做就已经被夫差发现了猫腻。一旦夫差发兵攻打越国,你勾践现在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子贡告诉勾践目前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装傻充愣讨好吴国,并派军队为其效力。上帝要想让谁灭亡,必先让其膨胀。你勾践就坐等夫差北上与晋国争霸,到时你联合晋国共同对付吴国,大事就成矣!至于与晋国联合作战的事情,就交给子贡我吧。最后子贡跑到晋国恐吓晋君说吴国要讨伐他,让晋国提前做好军事国防准备。
原本就是齐国田成子要打鲁国的简单事情,现在因为孔夫子一着急,子贡一串联,吴国、越国、晋国就全部参与了进来。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带来的化学变化是夫差果然出兵打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军。然后夫差按照子贡提供的战略思路继续进军晋国,因为晋国早有防备,所以吴军被打得大败而归。又在此时越国趁势偷袭吴国,最终灭吴并杀了夫差。根据司马迁的说法,子贡这一次的出使,保存了老师的祖国鲁国,削弱并搅乱了齐国,帮助越国灭亡了吴国,维护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同时又让越国逐步强大了起来,整个春秋末期的列国局势因为子贡的游说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每当读到这段史料,我都觉得子贡纵横捭阖的功力远超后世的苏秦与张仪,在纵横界可谓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也算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之一了。
二
不过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也经常写着写着就乱了,就晕了,开始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肯定不能责怪司马迁,我写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尚有错别字、语病等问题,试问他写出的是一本如此体系庞大且有逼格的史书,犯几个错误我们还好意思去吹毛求疵吗?不过我们也有幸能从司马迁的错误中找到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可以帮历史这位姑娘卸一下妆。太史公写历史需要骗我们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我们来一点一点的剖析:(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子贡与勾践对话时说道:“子胥以谏死”,即伍子胥在子贡与勾践见面时早已被吴王夫差赐死了。接着写到夫差过后按照子贡的建议救鲁并与齐军在艾陵打了一场大胜战。但是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的是夫差打艾陵之战时伍子胥不仅还活着,还活得相当有精神的给夫差唱反调。另外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到:“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从这里可以看出夫差与齐国艾陵大战时,伍子胥确实没有死。当司马迁前后不一致时,我只能按照多数胜于少数及司马迁写史的严谨性世家重于列传的原则得出一个结论:子贡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过越国。
(二)子贡游说田成子弃鲁伐吴的说辞过于牵强。子贡对田成子的原话是:“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总结下来的大意就是你田成子找弱国打了胜仗是不利于自己反而利于君主和政敌,反而你找强国打了败仗才能孤立君主,打压强臣,控制齐国。羊驼,其他的都不争论,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是田成子带自己的封邑的子弟兵去打仗呀。如果打败了,消耗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名声。而且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与《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根本就找不到田成子因为要在齐国作乱而讨伐鲁国的记载。所以子贡或许与田成子根本就没有如此的交流。
(三)吴国北上伐齐压根儿与田成子没有半毛关系。《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夫差伐齐最先的原因是:“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夫差伐齐是基于自己对齐国政治形势的判断,完全出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子贡的游说没有任何关系,更谈不上和田成子有关系。《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甲戌,战于艾陵。”可见,是因为鲁国之前在与齐国稷曲之战(郊之战)中吃了亏,主动联合吴国讨伐齐国,再次说明夫差伐齐与田成子及子贡无关。
(四)子贡的行程不合常理。子贡让田成子在齐鲁边境按兵不动,然后从齐鲁边境(山东省一带)跑到江浙一带去游说吴越。然后又从江浙跑到山西省去游说晋国。虽然子贡很有钱,可以买八匹好马拉着他跑,但请问要跑多少天才能完成此行程?田成子难道领着大军就一直在齐鲁边境吃吃喝喝着等待他的回复。可能有人会说子贡跑晋国途经齐鲁时已经告诉田成子吴军会来,同时吴军也可以自行出发攻打齐军呀。齐吴双方交战与子贡继续跑晋国游说可并行而不冲突呀。但是《左传·哀公十一年》里面清楚明白的写着:“将战,吴子呼叔孙,曰:‘而事何也?’对曰:‘从司马。’王赐之甲、剑、铍,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这里的“卫”就是子贡,子贡神奇的出现在了艾陵战场。请问子贡出现在艾陵战场,后面是如何跑去晋国的?所以子贡游说晋君需要打一个问号。
(五)对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描述不合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提到子贡游说吴王夫差时,夫差对勾践很不放心,要想先灭到勾践再北上争霸。羊驼,你当吃瓜群众吃瓜都吃傻了呀!如果夫差对勾践不放心,当年会放过勾践吗?如果夫差对勾践不放心,伍子胥会被赐死吗?伍子胥时刻劝谏夫差要提防越国,要先消灭越国,夫差都当耳边风。这一下子遇到子贡的时候,就突然头也不晕了,思路清楚了?再说勾践,子贡教育他做事不严谨,引起了夫差的怀疑,并给他阐述派兵助吴的好处。子贡你这是当范蠡与文种的智商为零或者当他们不存在呀!
所以综上所述,子贡这个吊炸天的纵横捭阖的战绩只是一个传说,犹如浪花一朵。
三
司马迁为什么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的事迹进行大书特书的编造,我不得而知,本来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过从《论语》与《史记》中可以看出,子贡是个人物,很有辩才。而且《史记》中也记载了子贡曾经为鲁国出使吴国,与吴国打交道的事情。那么这段记载会不会也是编造的,应该不会,因为在《左传·哀公七年》里面有同样的记载可以作为佐证。《史记·吴太伯世家》:“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於艾陵。至缯,召鲁哀公而徵百牢。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史记·鲁周公世家》:“七年,吴王夫差强,伐齐,至缯,徵百牢於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这两段文字都记载了子贡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成功抵御夫差侵略的光荣事迹,只是没有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得这么惊天地,泣鬼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