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9年到19年,刚好10年整。
最初偶然接触道学,莫名其妙地就被里面的太极、阴阳、五行等给吸引住了,然后就到网上、图书馆到处找资料学习……没有说非常痴狂地去研究,只是内心总是会被其牵挂,总有想了解更多的渴望!
近些年,慢慢地不到处看了,精简了很多,看得最多的就是《道德经》(上图那本书已经跟我快7年了),不过对于她的研读,我比较少去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理解或看带注释的译本,而只是对着原文,一遍一遍地读,有时也会抄写,然后凭自己的直觉去理解。
除了翻看这本书,配套做的最多的,就是自己不断地思考和感悟。还记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干的,要么是爬上小区楼顶,要么沿着深圳湾的绿道,要么深入山林等,去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然后就着《道德经》里面的句段,看一看,想一想,再看一看,再想一想……几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10年了,要说我收获了啥,哈,说实在的确实也不大好说,我觉得其中的美妙还是得自己去体会,其实也只可意会。。不想对着原文一句一句地去阐释我的理解,就说一个整体比较大的感受吧——对我世界观的影响。
“世界观”,挺虚泛的一个东西,很多人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一方面懒得想,另一方面想了也没啥明显的实用。但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只是没有去总结,没有去意识或难以用语言去描述,而已。
那对于自身,我的世界观的形成是逐步的升华,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世间万物是相连的
最初看世界,形态各异,纷繁复杂,千万变化,内心只觉得世界太大、太杂,永远都看不完!事物相互之间也都是独立存在的(鬼才会去想家乡的大树跟深圳的鸟能有啥关系呢,哈)。
后面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并不完全独立,任何一个东西都是和外界相互联系的(跟现在的互联网没什么关系,但可类比),只是这些联系很多不能用肉眼看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意一块石头,不管哪只蚂蚁,他们之间都是可以通过许多“中间物”给连接起来。
其实对于这点,不用多说,“蝴蝶效应”、“蜂鸟效应”早已象征性地说明。
世间万物是相似的
随着“互联”认识的加深,我逐步意识他们之间还具有相通相性,而且这种“相通相性”跟“系统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的,每一个东西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属于它的属性、元素、结构、维度、层次等,每个系统相对独立,同时又跟外界紧密相连(其实,也是道家里面的”一物一太极“)。
相信,对于这点,很多在职场上久一点的人能感觉到,不论什么工作,其实核心的思维模式和素质都是差不多的,他们具备可移植性,差别在于对不同职业、行业基础性的认知——形式上的认知。
世间万物皆为一物
进一步认识会发现,任何一个系统本身包含了很多子系统,同时又成为另外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如果无限地循环下去,你就会有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入“全息”,那么对这一层的理解可能就更简单了。之所以“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能够成立,之所以会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说法,全在“全息”一理。
极致的“全息”就是“大无其外、小无其内”。任何,任何一个什么东西都蕴含着宇宙全部信息(是的,是全部信息),真正的万物为一体,宇宙为一物。而这个”一物“到底是什么呢?不可说呀不可说(不是故意不说,而是真的不好用语言描述),我想,道家称之为“无”,佛家称之为“空”,应该就是这么来的吧(自我感悟,没有证据)。
当然,《道德经》带给我的收获和感受远不止于此,她真的就是一个大宝藏,挖不见底,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文: 一点修炼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