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为了让孩子坚持跑定向越野,我也加入了“陪跑”家长的行列。有一天,当哥哥说“妈妈,我不想去跑定向了”时,我最终还是放下了自己的失落和着急,尊重了他的选择,一时也找不到了运动的动力。我问自己:“你为谁而跑?”答案是:要为自己跑。在训练时,我常常跑不过30多岁的家长,虽然安慰自己,你都50岁的人了,跑不过别人是正常的,但也难掩心中的失落。我想,在高手如林的定向队中,孩子的感受跟我也一样,他们比别人晚起步了几年。但是,我想给孩子们打个版:坚持下去,会有什么不同?坚持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于是,我继续参加定向训练,虽然时断时续,但也去跑步。所幸,妹妹仍然坚持训练,上了中学,依然步履不停。我想,总有一天,我和妹妹会把哥哥带回来。
2022年12月,全国定向越野锦标赛在千呼万唤中如期举行,我们一行家长组队去重庆参赛。虽然大家都抱着去玩一玩的心态,但我还是做了提升体能的准备:跑步、爬山。我的目标是保证成绩有效,其它的就尽力而为,毕竟50多岁的人了。
第一场接力就失误了:穿错了打滑的鞋子,也犯了技术上的失误。不敌香港队和北京队。下午的短距离个人赛,我以0.3秒落后于队友,没有进入前8,但也算给自己挽回了一点儿面子:“跟30多岁的人竞技,这个成绩也可以了。”第二天的中距离接力,我又出现了技术上重大的失误。我们仍然不敌北京队和香港队。那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北京队的一位队友,年龄与我相仿。她说,她经常去爬山,冬天去滑雪,平常也跑步,跟着俱乐部去训练。原来,年龄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对自己的“年龄说”开始动摇。最后一天的长距离个人赛,更是对体能的考验。我们依然落后于香港队和北京队。队友说:“我看着那个香港人在前面,跑得好像也不快,但就是追不上她。30多岁却跑不过50多岁的。”那一刻,我给自己设置的那一道年龄的樊篱,噼里啪啦地倒塌了。年龄不就是我们常常给自己找的借口吗?然后心安理得地躺平。一向慢热的我,主动找那位香港队友交流,原来她很爱骑车,还曾经参加铁人三项。年龄仅比我小一岁。我们合影并相约2023亚青赛香港见。惭愧无助于成长,继续练习才是王道。
时隔几个月,看到了五一举行中山市第10届慈善登山节的消息,11公里的越野跑,并且奖励前10名,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报了名。试一试也无妨。我又开始了体能的训练,拉着先生陪我去爬大尖山,对自己的体能有了信心。
比赛地点在岐澳古道,清朝时,从中山石岐到澳门,要翻山越岭,走的就是这条路。起跑就已经是一段很长的上山台阶,我跟着队友一阵小跑后,虽然气喘吁吁,但也努力跟在她后面。队友天生体能好,能跟上,已经相当不错了。我对自己说。过了山顶,是一段铺满鹅卵石的山路。队友的脚步慢了下来,她怕习惯性地扭伤。借助以前舞蹈的功底,我灵活地踩着石头往前跑。人慢慢地开始少了。当我穿过一个村庄时,觉得已经没有了力气。我鼓励自己说,跑了这么久,应该快到了。然而,当我又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发现才跑了5公里,眼前是一道干涸的溪流,还没到雨季,岩石横七竖八地裸露着,瘦瘦的溪水,有气无力地从石头的缝隙中无可奈何地落下来。我溯溪而上,感觉体能几乎被掏空了。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却发现,一山更比一山高。我赶上了几位队友,后面有几位队友也赶上来了。下山时,我明显感到了大脚趾的一侧被磨出了泡,已经是最后的冲刺了,我不想放松脚步,前10名的信念鼓舞着我,稳中加速,已感觉不到疲惫。我跑了第四名,队友还没有回来。我所在的年龄40+的大师组,第1名的速度远超30+的青年组。我比队友快了两分多钟,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肯定了我的积极训练发挥了作用。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给自己灌“一切皆有可能”的鸡汤,年龄和体能不可逆。但是,我们却可以一次次打破自我的设限,不断地发现自己,丰富自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