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天赋的学科,好像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学好。可是,经过了接近五六年的时间,我渐渐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努力,又何尝不是一种“聪明”呢?
我是在高一的时候,在数学课堂上听到这句话的,它出自我们学校一个特别优秀的数学老师之口。当时的我,其实并不能明白这句话的具体含义,甚至有点不屑一顾。初中三年,我听到了好多诸如“初中努力还可以,到了高中,如果是不聪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学得很好”之类的说法。所以,当时的我,仍然固执的认为,如果不聪明,高中是学不好的,但我自认为还算比较聪明的,只需要稍微学一学就能比得上那些不聪明的人学好久。
但高中三年,高考给了我迎头一棒。因为一点小聪明和初三最后一年的一点努力(至少比不上我当时班上的一些其他同学),我中考成绩拿到了全镇第一(我当时在镇上上初中),进了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到了高中,我迷上了看网络小说,而且一发不可收拾。高一一年,我从进校时的全校七十多名,曾经跌到过400多名,处在一本线的边缘(我们学校就以往成绩来看,前400名是稳上一本,前一百名是武大华科)。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有所醒悟,好好学了一个学期,成绩渐渐有所起色回到年级一百多名,偶尔月考能到五六十名。进入高三,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埋头苦干,我们班当时的第一名几乎把理综试卷刷了一百套左右,到后来,他的理综几乎没有下过270。在这个几乎人人都在冲刺的时候,我却又出问题了。因为好像我努力了一学期就前进了两百多名,我觉得自己简直太聪明了,高三只要保持这个水平就够了。可我忘记了一个道理,一个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的道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后我的高考成绩618,全校123名,与我想去的武大失之交臂。
现在进入大学已经一年了,再回想起高一课堂上数学老师的那句话,我想起了一些别的同学。想起了班上那个理综刷了好多套的男生,他高考660,去了华科;想起了高一未分班之前我的同桌,她从高一起就兢兢业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有自己的资料去做,最后高考662;想起了我们全校的第一名,人家错题本做得条理清晰,而且经常翻看,他高考703,去了清华。。。想起了好多好多人,他们聪明吗?聪明!他们的聪明并不完全在于我们常说的IQ,更在于他们知道努力的意义,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是的,很多事情,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但结果一定不会太差。我闺蜜,高中三年,她的努力我看在眼里,但最终高考发挥失常,去了中国地质大学。初中同学,一男生,他高三那年也刷了不少题,最后几次模考理综没有低于过270,但高考也没考好,去了武汉理工大学。他们最后的成绩确实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但结果都不算太差。不是说努力三年,没上清华北大就是失败的,努力就是没用的,如果这三年荒废过去,玩游戏,看小说,最后的结果一定比你努力三年的结果差太多。
最后,就数学这一学科,我想说,可能想考到140以上确实需要天赋,需要你比较聪明,但你想考到120,130,确实是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来达到的。
努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天赋,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