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种在老家半山腰,顺势而为上,吸天地之精华,吐日月之芬芳。
它的形成是山间一道独特的风景,和树木野花一同生长。
这块茶园是十几年前婆婆亲手种的,现在在老家种茶的人不是很多了,基本上已经见不到成片的茶园了,年轻人都离开村子了,老人年纪了,心有余力不足。
而婆婆到现在还在坚持种茶,每年收两季,也算有点微薄收入吧!待在老家,守着茶园过日子。
春雨绵绵,细雨蒙蒙,清明过后,茶树上冒出新的嫩芽,婆婆戴着草帽,拿着背篓来到茶园摘茶。娴熟的动作,看不出已经是年过五旬的妇女。
从下往上一路采摘,每次采摘下来的嫩芽几乎是一样的,两片加一个尖,她说,这样才是最完美的茶叶形状。
在这个人口越来越少的村子,公公和婆婆两个人一直没有搬离出去,他们舍不得,说,这是他们俩老的家。
忙碌一天,回到家就立马把新鲜的嫩芽放在室外敞开,到了晚上就开始炒茶了,这道工序是最需要技巧的。
用一个土灶,火候适中,把嫩芽倒在锅里,用右手去不停翻炒,翻炒的过程中,土灶里的,时而添加,时而减少,全凭炒茶人的多年经验来判断,还要拿起来,随时注意颜色变化,看着嫩油油的绿芽慢慢变成褐色,我由衷佩服徒手炒茶的婆婆。
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用锅铲,非要用手,这么高的温度,不烫手。她说,用锅铲炒出来的茶叶有铁锈味,不好卖也不好喝,接着又说,不是所有人的手都适合炒茶的,原来炒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炒完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想先喝为快。找来搪瓷杯,放入刚出炉的茶叶,倒上沸腾的井水,刚缩卷在一起的茶叶慢慢地舒展开来,变成图片的样子。
喝着茶,品尝着它的丝丝甘甜,有淡淡茶味,茶叶在杯子里自由自在,如同这山间的万物。
以前对于茶叶没有什么研究,来客人倒一杯茶,喝过就被倒掉。现在看着茶叶,内心挺矛盾的,想喝的时候,想起它在成为茶叶前是怎样一个过程。
我每次都只敢放一丢丢在杯子里,怕放多了,婆婆的手就要多受一次罪。
从婆婆家离开,带上一点茶叶,留着闲暇时,细细品味!知道它来的不容易,更让我懂得孝敬她老人家。
愿婆婆和公公在老家一切安好,我们一家在这里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