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樊抗夫①谓余词《浣溪沙》之“天末同云”、《蝶恋花》之“昨夜梦中”、“百尺朱楼”、“春到临春”②等阕,凿空而道,开词家未有之境。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③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
注释
①樊抗夫:即樊炳清,字抗夫。与王国维同时就读于东文学社。
②《浣溪沙》王国维
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
《蝶恋花》王国维
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蝶恋花》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蝶恋花》王国维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
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③第一义:佛教用语,在这里借指艺术上的最高追求。
译文
樊炳清说我的词《浣溪沙》之“天末同云”,《蝶恋花》之“昨夜梦中”“百尺朱楼”“春到临春”等,开天辟地,首创了历代词人未曾创造的境界。我自认为才学不如古人,但力争达到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古人可不如我用心。
赏析
王国维对于樊炳清给出“凿空而道,开词家未有之境”的评价相当自信,他既不赞赏寄托的手法,一般的比兴也满足不了他的要求;象征主义在词中的应用,可谓是前不见古人的作法。以《浣溪沙》这阕为例,深秋时节逆风飞行的失行孤雁象征人生追求无门的烦恼。上阕写逆风飞翔的孤雁,下阕竟然烹雁欢宴,人生沧桑的感慨,在急转突兀处尽显无余。
十四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译文
讲求气质,讲求神韵,不如讲求境界。境界是诗词的“本”,气质、神韵是诗词的“末”。如果有境界,则气质、神韵就都有了。
赏析
所谓“气质”,指诗文慷慨的风格。曹丕《典论》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有:“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隋书·文学传序》中说:“气质则理性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神韵”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明清时期,在胡应麟、王夫之等人的诗评中“神韵”被普遍使用。王士祯在诗歌上提出“神韵说”,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他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却是他的偏失之处,以至于在他的《唐贤三昧集》中,竟不选李白、杜甫等人的诗。
“境界”一说由王国维在探讨历代词人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创作经验而提出。有境界的作品,必形象鲜明、沁人心腑,富有感染力量。“境界”为里,“气质”“神韵”为表,有本末之别。如王国维所言:“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