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从前的自己,因为她每天都在高谈阔论的感叹生活。不喜现在的自己,源于她沉浸于自我愧疚模式走不出来。
耳机里传来许巍的《故乡》,在2月20日的刚开始的时间突然想记录一些真实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全篇围绕着感慨,抱怨,清醒,一系列的“鸡汤”熬制过程。
我现在还是羡慕有文采的人。尽管我慢慢被手机同化成对电子书籍囫囵吞枣而慢慢冷落了纸质书的内容。慢慢变得务实,也沉默的适应着群居生活。偶尔发神经在寝室大声嗨。偶尔正面讨论对未来的迷茫。我们在路上快死了,所以语重心长的提醒小辈别那么早的死在路上……
一个孩子过度的被夸赞会局限天性。可能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在不懂事的年纪做着不符合自己年纪的事。之后就一直被超前的期待。明明是个孩子,却被其他的夸赞强迫变成小大人。就像偷穿了大人的高跟鞋,你以为很漂亮,可有的只是不协调。
我的初中时代网络歌手被广泛的喜爱着,郭敬明的青春伤痛文学被我们推入神坛。认为青春就该苦涩,疼痛又有爱情的美好。后遗症一直延续到高中,过渡到喜欢老一辈的经典,听老一辈的故事。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谈着没有营养的感情。高速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一群一群的人经过,只有疾速,没有质量。眼红于老朋友的自然和熟稔。在最年轻的时候我选择了虚度和折腾。
整夜失眠几度崩溃,患了不会死的癌症——手机癌。偶尔有点小自闭,每天都在天马行空的脑补各种奇迹,被穿越荼毒想象着肆意江湖的自由。逃避那些复杂的社会题,也在面对家庭问题的时候你选择当个傻子。
曾经有同学问过我“你爸妈不会很早就离婚了,然后因为你所以瞒着没说。”有人说“结婚得尽晚,离婚要趁早。”我也看不懂。我只是知道,世间所有的缘分都是撑来的。我只记得有次脑抽和我爸说,你们离婚吧!真讨厌你们这种状态的。被认真的问“你真的要我们离婚……立马一秒变怂不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即使身为儿女,我也没有权利要求他们怎么做。可能他们很想离婚,但更多的是希望磨合。就像熬过了七年之痒以为之后会越来越好。可那也只是以为而已。
明天太远,今天太短。我想做的事还有很多,我还没有成为我。感受了一回从高三过渡大一的革命友情。还有很多小故事没有说完就跳跃到大学的原因也是因为对比。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我也逐渐变得凉薄。这才亲身体验到人际关系淡如纸。我慢慢不爱交朋友,因为没意义。很多时候,忙完了自己的事情,真的就想一句话不说的躺在床上听着歌发呆。
趁着还年轻,就偶尔义无反顾的去相信,能真正沉下来多学点东西。最后,祝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