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能为当事人提供参考知识,却无法替他做出决定。到头来,能改变自己、驱动自己的人,终究只有你自己。
当你下定决心,决定直面问题时,
若能鼓起勇气,
扪心自问:
“为了改变现状,我能做些什么”,
就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找原因,先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你急于改变的状态,其实能为你带来某种好处。
有些人明明很忙,房间却很整洁。这说明,即便没有时间,房间也能保持整洁的状态。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创造性自我”。父母的性格与生活习惯的确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成长环境并不是决定孩子的人生与性格的关键因素。
因为孩子不是环境或遗传的消极接受者。他们能自主决定自己是采取建设性行为,还是非建设性行为。
重要的并不是你遗传到了什么,
而是如何使用遗传给你的东西。
明知道要改却改不了,就意味着你其实并不想改。明知道该做却不做,就意味着你其实并不想做。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没有干劲并不是不整理房间的真正原因,不想整理才是病根。
干净整洁的房间住起来有多舒服,心里会有多舒坦。
所谓收拾,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事先指定的位置,也就是“固定位置”。
所谓整理,就是规整杂乱的物品。去除多余的、不必要的物品自然也包括在整理的范畴内。
人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样的人生态度,
会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
所以人的感情与思维的方方面面,
都与生活方式连贯一致。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发现需要处理掉的东西。很多人都会对扔东西这件事有负罪感,认定“扔东西=浪费”。这可能和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人生,就是“邂逅”与“离别”的重复。
密歇根大学就“担忧的合理性”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人的担忧有60%是毫无根据的,有20%与无法改变的过去有关,有10%是完全没有影响力的,还有5%是模模糊糊、并不明确的担忧。剩下的那5%才与真有可能发生的担忧有关。
不要被不一定成真的担忧牵着鼻子走。享受当下才是真!
浪费在字典中有下面两层意思:
• 没有被善待
• 没有充分利用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它指的是已经发生了的、无法收回的费用。在进行决策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未来的费用与效应,而不是绝不可能收回的费用(沉没成本)。
然而,我们很难意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因为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花错了钱。
在考虑是扔还是留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购买这件物品时用的钱(沉没成本)考虑进去,等待着你的未来比那些钱重要多了。
①留下物品→花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房间乱七八糟
②把物品处理掉→花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房间整洁有序
先整理,再收纳
整理这个步骤应该在收纳之前完成。没有整理,就不可能实现整洁清爽的收纳。
经济层面的益处
【防止重复购买】
【充分利用空间】
【养成只买必需品的习惯】
时间层面的益处
【节省了找东西的时间】
【时间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你的整理目的是什么?
明确整理目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实际开始整理前,请大家一定要先明确整理目的。
在整理房间时,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需要的东西上,这样会更容易捕捉到物品释放出的信息。
整理时按颜色分类,然后再分批进行甄选
分类步骤如下:
【分类步骤】
①把物品分成大类
(例如:文具、化妆品、药品、书、工具、衣服、鞋……)
②细分成小类
(例如:将鞋子分成靴子、凉鞋、球鞋、单鞋……)
③按颜色分类
④最后选择你要留下的物品。我将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甄别时会用到的判断标准。
在整理收纳这件事上,所谓的积极作用,是指持有这件物品的目的很明确,并且你觉得这件物品能对你产生正面作用。
请大家回忆一下之前介绍过的三大益处(心理、金钱、时间)。如果你持有的这件物品会让你在这三个方面产生损失,就应该把它处理掉。
人还有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叫“禀赋效应”: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从而对“扔”这个动作产生强烈抵触。
以衣服为例。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基本上会持续三个月。如果你需要两个星期不重样,就是十四套搭配。每一套每季穿六次。我们可以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稍作增减。
大体思路是,先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计算出需要的大致数量,再进行微调即可。
在回答要不要囤货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把收纳空间与方便与否放在天平两侧权衡一番。
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一次性整理好。一次搞不定的话,就分批进行,循序渐进吧。慢慢接近你的理想状态就行了,不必急于一时。
如果你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某件物品的作用,就意味着它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时候放手了!
心理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法,叫“行为疗法”,认为人的心态是可以用行为改变的。
我们应该如何区分穿过的衣服和没穿过的衣服呢?在整理文件时,我们一般会把用过的或新的放在最前面。其实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衣服。
纪念品的作用,是治愈心灵,为你加油打气,勾起你心中的回忆。
纪念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处理它们的确需要一定的勇气。在整理纪念品时,大家一定要时刻自问“我拥有这件物品的目的是什么”。
在整理书本时,请大家先不要看书橱里的书。换个看不到书的地方,把自己现在需要的类别列出来。
然后再以类别为单位,对书进行仔细的鉴别,把想要留下的书放回书架。要是这样都放不下,就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增加收纳空间。
图书馆和书店就是按类别、作家与主题摆放书本,基本不会按书本的尺寸排列。
在整理书籍时,请大家千万不要以有没有在使用为判断标准。
帮助他人,能反过来愉悦自己——这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他者贡献”概念。
文件可大致分为流动文件和固定文件两种。
所谓固定文件,是指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比如养老金手册、合同、保修卡、护照……
拿到文件后,要将它插入相应的文件夹中
流动文件无需长期保存,事情办完后,一定要立刻处理掉。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容易忘记公司名称或单位名称,却很难想起一个人叫什么名字。
整理名片的方法
用托盘存放名片,用过的名片放在最前面,如此一来,使用频率低的名片自然就靠后了
教大家一个整理通知书的小诀窍:
首先,我们要将通知书分成若干个类型,做好相应记号。比如,和小学有关的画,和补习班有关的画,和足球队等兴趣班有关的画□。
然后把通知书通读一遍。如果通知书中包括重要的日期,就在日历上做好相应记号,再将通知书装进相应文件夹里。我们要养成每天看日历的习惯。
有剪报习惯的人很多,但不少人是“为了剪报而剪报”,并没有把剪下来的报道充分利用起来。剪报也会耗费你的时间与精力,剪下来的东西还会占用你的收纳空间。
在客厅使用的东西一般都比较零碎,摆个小小的收纳箱,就能让客厅整洁不少。
按①食品→②厨具→③餐具→④杂物、密封容器的顺序整理,思路就不容易乱了。
①食品的整理诀窍
装在大纸箱或大袋子里的东西,最好拆成小包装,放在托盘或收纳盒里。如此一来,家里还剩多少就能一目了然,还能防止出现“只剩空壳”的悲剧。
②厨具的整理诀窍
炖锅 直径20cm,1口/直径14cm,1口
平底锅 直径23cm,1口
菜刀 15cm,1把/小刀,1把
砧板 30cm×20cm,1块
笊篱 18cm,1个
不锈钢盆 20cm,1个
水壶 2L,1个
汤勺、锅铲、长筷子、剪刀、磨泥器 各1个
我们要有优先收纳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把它们和使用频率低的东西分开放。
③餐具的整理诀窍
有缺损、大小不一、太重、食品放不进去……这种难用的餐具会对你产生消极影响。不对你口味的餐具也要一并处理掉。
④密封容器的整理诀窍
在整理密封容器时,我们要先按种类或尺寸分门别类,再在每组中选出要留下的容器。
厨房的收纳策略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明确固定位置。
①吊柜
吊柜适合收纳密封容器、食品(装在筐里)和菜谱。
吊柜里的东西不好拿,所以要把最轻的东西放在这个位置。
沉重的餐具与锅千万不能放吊柜,拿取时一个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液体调料最好也不要放在这里,万一打翻了,擦起来特别麻烦。
②炉灶下方
炉灶下方适合收纳平底锅、炸锅等厨具。
平底锅要尽可能放在离炉灶近的地方,如此一来,要用的时候就能立刻拿出来。
③抽屉
抽屉是最好用的收纳空间,要放使用频率最高的厨具。
④水池下方
水池下方可以收纳炖锅、笊篱、不锈钢盆、各类厨具与清洁剂。
把炖锅放在水池边,操作起来更方便。
建议大家把防灾用品也放在鞋柜里,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就不用特地跑回里屋,拿上就能走。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发现,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改变他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和未来。”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用“I”(我)为主语的“I Message”阐述要求,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我(A)+要求(B)+诚实的情感(C)”
“我(A)+事实(B)+影响(C)+诚实的情感(D)。”
解决沟通问题,要从感谢对方的存在做起。我们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没有的东西上,却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没有意识到它的来之不易。
正所谓人无完人,不要老盯着家人的缺点,要尽力发掘他的优点,如此一来,你就不会成天闷闷不乐。
把物品收纳在固定位置之外的地方,搞不清楚哪里有什么。
• 物品虽然被收纳在了固定位置,但没有定期整理,导致物品数量过多。
人是一种喜欢维持原状的动物。一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就会下意识地想要把环境调整为变化发生前的状态。
坚持整理的诀窍,就是摈弃完美主义,举起乐观主义的大旗。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他者贡献。帮助他人,能让我们自己也品尝到快乐,如此一来,心灵就会得到莫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