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以前独自一人,背一身简单的小包一走数10天,而好些年后的现在的自己,似乎很难再有心气独自一人行走。
他总说,让我自己一个,而我呢,总是反反复复走了又回,不舍得放下。
而他总说,你要值得,你要学会放下,那样你才会成长。
他的眼里,似乎我从来未曾长大。就好像昨晚他在那列车厢里跟坐在对面一起喝啤酒的姐姐讲说,你别看她长得好像和你类似大,其实她(指)我,只是个小孩。
大人和小孩儿如何来界定?以什么来界定?
一早醒来在餐车,我还当他面说他只是个孩子。
我在他眼里是个孩子,他在我眼里也是个孩子。这是各自怎样的角度?
出发第一天,我的脾气,他的执拗,让我以为会独自开展一场旅行。他放弃了当天的机票,我自己独自在飞机上与人说话,流浪。下了飞机,来接机的人等着两位却迎来一位,独自住酒店,明明前一宿没睡却睡不着,一定要打开电脑看着旧剧才能勉强入睡。醒来,又独自去天一广场的月湖,看到那么美的场景没忍住发给他。
他回复说,我就当我去过了。
之后去到鼓楼步行街,买了好吃的点心,边走边和他微信,又语音,又定了当天夜里的航班直飞来见我。
两个人。两种方式。越久,越难分出对错与高下。也许本来也没有分别。
一路上我时常有在想,那时独自一人走过那么多城市,随身那么少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的坚强不流一滴眼泪。而时至今日,我却一定身边要有他的陪伴才能安然。莫非真的是老了,消磨了勇气与意志?
而更多的我体验到的是,去哪里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一起,经历了什么,共同分享和分担了什么。
他也说自上次大兴机场一别,我似乎又成长一些。
而那一晚他扔下我独自一人以及之后的煎熬,也只有我自己知道了。走过哪里都会想到如果他在,会有什么不同。他的开朗,他对陌生环境的把控,都是我所缺失的。
很难说他的选择是种缺失,虽然在传统观念以及所谓世俗正常人的眼光里,他是孑然的存在。
从前我不经意说出的自己的对将来生活的规划竟然在被他实践,是他终于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吗?也就是说我才是那个被牵拌无法迈步的人吧?
身外物越积越多,始终带不走,多像这旅行中,我俩的背包一直在清空,虽然是以一种往家寄的方式在清理,却也在提醒着随身需要的东西也就那几件。经过一个又一个地方,见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每天睡不同的酒店,去不同的地方。看起来很快的转换。
而人生的转换,也许因为周期的相对漫长,让人错觉它会一直不变,永恒以我们现有的方式去运转,好的我们希望永存,害怕失去;不好的我们希望剔除,重新启动。我们执著于一些游戏规则本身,却从不想我们也只是在一个旅途中,都在变动,就连这副肉身都是脆弱无常的。那些所害怕的,恐惧的,欢喜的,执著的终究都会如梦一样逝去。用10块和10万块的眼霜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当然,钱能分出高下,就好像你花200块买硬座票,600块的硬卧,1200的软卧,你身边的圈层会不一样。
人也分三六九等,花不同的钱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圈层。
听他们说的话,看他们的外在,感受所处的氛围。你便知道钱能让你所处环境的不同。
有人在说什么,有人又在谈论什么,有人又在在意什么。人生的戏剧便在于此。
说到底,钱是一种工具,你能买到什么,你需要什么,最终你又能领悟到什么。而说到底那些能买到的外在,是否最终能影响到你的内心,也因人而异。而这种影响似乎很小 ,因为传统观念的存在,父辈母辈师辈所教导你的正确的人生都千篇一律,我们的人生都是在复制,我们所追求的也是一样的匮乏与粗制滥造。所以有什么不一样呢。
想的多了,不写了,留点儿电。
希望自己的人生旅行,能越来越轻便,随身的行李只有必备二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