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听了顷的《得到》每天听本书的《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讲到让大脑快速运转的保证:
充足的睡眠,
专注于做当前的事儿而不是同时做几件事儿,
……
因为是上班途中边开车边听只听到这么两项内容。反思下自己,从上周一晚因为第二天试讲的事儿失眠了一晚到周末因为老公不在家,没人管作息而每天看“微信读书”到12点,因为晚睡,睡的不踏实,算来这种状况已经有一周了。睡眠不好感觉心智带宽被堵塞了,输入输出会比较艰难,尤其输入。
同样影响输入的还有贪心,想同时做几件事儿,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书。实际上能入脑的书中的内容甚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还是缺乏静的能力,每天心心念要进行专业的深入学习,但是真正践行的时间比较少。
今天从早上到下午一点都在出一份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下午三点多陪女儿学习的时候已经感觉脑子比较木了。最清醒的时候是在图书馆微信上跟雯妈聊书法以及学习说文解字的专栏表看边画(记录)的那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内容简单或者自己感兴趣,觉得时间过的好快。遗憾的是这样专注的时间还是少了点,期待明天以及明天后的很多天能利用琐碎时间每天至少有几个小时在自己的专业深入上了。
距离我去新学校还有整整十个月的时间,在目前宽松而休闲的情况下,需要小而有节奏的充电,迭代精进。或许我可以用一种时间计算或者内容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内容,以此来督促自己持之以恒的向前进发。
曾经看过一个理论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觉得一万小时是好长的时间啊,且“天才”对于自己是多么遥远的存在。用手机计算了一下,截止明年9月1日,还有7200天,也就是说如果我24小时都在研修的话,那个时候我就快是天才了。实际上呢,每天学习三小时需要近十年,学习五小时需要5.5年,这个时期貌似是一个自己可以试着去践行的数目。
行吗?先做做看吧。具体怎么做呢?从《刻意练习》得到的启示——
一、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1.确定目标不断改进
2.训练中必须专注
3.有及时的反馈
4.必须跳出“舒适区”进行训练
刻意练习的目的
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知识点“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看问题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
刻意练习的四个原则
1.明确高绩效的目标,即应该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
3.研究最杰出的导师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的原因
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