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学文学
在这个任何公众号都会用文艺卖情怀的时代,文学好像也不算式微,只是变成一朵好看的壁花。
它最好不要是主业啊,学传媒的、学金融的、学财会的,都可以带着各自的专业视角冲进被自媒体时代冲刷得不再树立门槛的出版业;它也最好只是个爱好啊,学数学的,学日语的,学炸药制造的,也都可以静下心来读白银时代的俄罗斯诗人,写一手漂亮的软文推广,和中文系学妹席地而坐,侃侃长谈,留个微信。
把闲情偶寄当生活的全部,反而显得局促狭小,少了一点丰富多姿。把文学装在文学里,好像没那么多元,贫瘠瘦弱,缺少依凭。仔细想想崇拜的女神,牛津毕业,四大工作,闲暇时间更一篇短文,传两张菜式,这种生活好像才够漂亮,而天天在微博跟人吵架的史航,连我都忍不住手痒取了关。
再说,怎么去判定自己不是把创作冲动当成创作才华?学个别的专业,最差还有一条退路自保。
那为什么学文学?
这么问不好答,不如换个问法——
为什么要谈恋爱?
爱情当然也很好,但是真爱也真危险。感觉到爱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这些全都适用于“不爱”。不是保鲜期短,而是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DDL,全靠某一天闻出来味道不对,也没法推本溯源究竟是哪一刻开始变质。爱情是一门充满担忧的危险艺术,越奋不顾身越担忧,担忧对方其实也担忧自己。没什么理由就是喜欢你,听起来好浪漫;没什么理由就是不喜欢你了……这样呢?更可怕的是,说不定一觉醒来,是自己觉得寡然无味,想要退出这场豪赌。
——可是你想一想吧,难道你不也是这样,还是选择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谈一场细细想来简直战战兢兢的恋爱?
文学艺术,从本质来看,大概可以和爱情归作同一类。学文学的人,不太知道自己的出路会在哪里,具体进入什么行业,好像大多数看机缘。创造杰作还是生产垃圾,当然看本领看积累,但好像也靠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如果成为靠挑错送版维持生计的人,一定会质疑自己何必坚持理想去读文学;即便真以码字为生,也免不了江郎才尽的忧虑,如果有一天对着电脑打不出字,焦灼的心情也绝不是乡下采风一日游可以解决的。学理工的可以把文学当作无用的爱好,以无用为生的人又该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说到底它不是一门技术,打铁匠不会忘了锻造的手艺,会计师也很难摆错熟谙的公式,但谁可以担保作家和研究者就总能细水长流地写下去……?
不确定性。说到底是这样一件事。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确定未来长什么样。但是在文学里跌跌撞撞,最迷人的地方可能也在这里——
也许一心想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却被安利了fine arts,最终沉迷在画幅中无法自拔;也许打算靠杂志编辑维持生计,却在语言学里找到了今生挚爱,步入了全球十大冷门行业,打零工打得乐此不疲……它不是一门技术,所以才格外新鲜。未来有无限选择,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看更多的东西,给自己多一个机会去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说不准穷其一生都没弄明白,也说不准学着学着就感悟到了什么叫做“此中有真意”——这是一个怎样值得赌博的幸运啊。
当然也可以功成名就退而学诗,六七十岁铺展笔墨,带着一段阅历认认真真一笔一笔写书法,可是许诺打完江山再来娶你的人,话未出口,已经显得太遗憾了。既然我喜欢,为什么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在边角时间读一两部不痛不痒的文艺批评,我就是要从早到晚暮去朝来不断读读写写千金难买我愿意。文学这件事,由生至死鞠躬尽瘁也不能够穷尽我想触碰的精华,又何必分去一大半时间做我本来就不曾青目的账目表格或公式推导?即便有一天我终于确定我就是把一腔热血当作了天赋异禀,那也不过就是郡主说的——
“我偏要勉强。”
所以我为什么学文学?
——因为哪怕会辗转反侧难过受伤,我还是只愿意和喜欢的人谈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