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源于兜兜的一次作业。
兜兜上的小主持课,老师给了一首集体朗诵诗,要求孩子在家朗诵并录成视频发给老师点评。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部分,我朗诵了前一句,让她跟着朗诵下一句。
录制结束后,我发到了孩子的“大家庭”微信群里,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能看看孩子的表现。这种时候,大家都会发几个赞,孩子看到大拇指的符号,是非常兴奋的,也就增加了学习兴趣。
过了几天,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周末的家庭聚餐后,兜兜恰巧涂鸦一幅,虽然笔触幼稚笨拙,但是显然比半年前要好很多。喏,就是下面这张。小人竟然眼睛鼻子都画对地方了!苹果还有叶子!这让我兴奋不已。
我大呼小叫,赶紧叫全家人都过来欣赏。一边给这幅画拍照,一边说道:“那天主持课的老师看了视频,也夸兜兜这次朗诵的特别好呢”。
老妈听见,立即补充道:“她读的好,你读的也好啊!普通话标准,声音也好听,我那天听了好几遍,今天还听了呢。我还发给你姨了,让她也听听”。
突然间,心中一阵温暖和感动。
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术圈这样一个”本科多成狗,硕士坐满楼,博士纷纷地上走”的环境,再加上早就在读书实习的时候在上海北京见到了太多优秀的人:年薪几十万到百万,欧美名校学历,创业公司才俊......
见过了这种“大世面”,可以说,早就明白了自己是个智力平平、能力平平的普通人。即使偶然工作上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也是心下惶然,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知深浅的显摆,只会让真正懂的人讪笑而已。
在我刚回来家乡的时候,老爸总喜欢带我去参加一些饭局。我本就不喜欢酒桌文化,再加上老爸酒足饭饱之余,还要常常把我高考分数,所念大学一一说出,重点要说一下211,硕士这些字眼。
我在那里,如坐针毡,心下羞愧,脸上泛红: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提211?硕士文凭更早就满大街了。这样说也不怕懂行的人笑话?心里甚至不禁有些恼怒老爸的自以为是。于是,和老爸争吵几次之后,义正言辞告知他再也不想参加这样的场合。
老妈更是同样的风格,有时稍微不经意提及一些工作上的成果,本意是激励自己,让自己不要太过懈怠,她便立即大惊小怪,嚷嚷起来,摆出一副恨不得宣告全天下的架势。哪怕是被选派去参加一个会议,她也觉得“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去?为什么只让我女儿去?一定是她最优秀”。这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时间久了,也就再也不提。
公公婆婆对于老公也是一样。公公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老公在幼儿园时代的“受宠事迹”,简直要让人耳朵起茧,我和老公都忍不住提醒过他讲点别的事情;那天在收拾柜子的时候,婆婆翻出了老公的大学和硕士毕业照,看了许久才郑重其事装回盒子里。
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感情,在我和老公看来,是有点尴尬的。
普通的再也普通不过的事情,当用一种极为夸张的语气说出来时,对于看惯这些成就这些事情的我们,反而有时会提醒我们是多么的平庸和平凡。尽管我们也明白父母是的确为我们真心感到高兴,但似乎就像是现在小学生都在学习编程的时候,突然有人走上前对你说“哇,你竟然会用微信,操作好熟练啊!”--总是感觉怪怪的。
然而,当我今天面对兜兜的涂鸦之作,听到老妈的那一番话时,我突然明白了父母对于子女的那种感情。父母是孩子最忠诚、最真挚、最狂热的粉丝,是一辈子的粉丝。
这个粉丝在外人的眼中看来是不可理喻而神经兮兮的,因为他们会对着一幅并无多少美感的涂鸦之作,大声招呼其他人来看,并拿出手机狂拍一通;因为他们会把一个仅仅是普通话标准一些,略带些感情的视频看了再看,并大肆转发。
这个粉丝眼中含着抑制不住的光芒,嘴里有着满溢出来的自豪,在他们的狂热的心里,孩子走出的那一步,堪比人类登月的那一步。
于是,我突然懂了。懂了自己的可笑,懂了他们的可笑,更懂了自己曾经的少不更事。
曾经看过一句话: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待孩子的一句”谢谢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受到时代、文化、性格、工作婚姻等种种局限,因为滥用的打骂,欠缺的耐心,过高的期许而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与伤害;爱,很简单,而正确的爱,却需要很高的艺术与技巧。
与此同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所受到的局限,明白自己的初衷与苦心,感受自己几十年的付出与辛苦,得到感恩,得到感谢。
双方这样深刻的、真诚的,不浮于表面的理解,需要沟通,需要体会,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父母和孩子走的路不一样,走的快慢更不一样,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与耐心,去等待。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没有那么幸运与耐心,要么互相指责,鸡飞狗跳;要么缺乏沟通,表面和谐,但内心缺憾。
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双方都等到了。我的父母,很懂得反思,早早就不止一次说出了他们的遗憾和对我的伤害;而我,也在人生的旅途中,慢慢理解了他们对我的那种爱与骄傲,那种一辈子不会变的爱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