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与我老妈这位职业女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那从娘家进了婆家、就从未出门工作的婆婆。先申明绝不是歧视家庭主妇,作为女性,我很清楚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家中,所付出的血汗绝不比外出作业的男人们少。但是,无论是从自身经历,还是社会舆论看来,主妇们确实有更大概率丧失家庭话语权,不服来战。¬_¬`
中原地区婚嫁,讲究个女大三抱金砖,婆婆和公公就是这样的组合。其实从男女心理成熟程度而言,这样的搭配非常不合理。女性本就心理年龄成熟更早,一般在3年左右,再和一位生理年龄偏小的男性结合,三加三等于六,这就可能有了代沟。
我不好打听公婆婚姻的过往,也不知道二老是自由恋爱还是媒妁之言,不过暗自猜测后者居多。二人结婚时,公公不过十七、八岁,婆婆刚过二十不久。(别问是不是有证上岗,我真的不知道……)
婚后大概两年左右,就有了我先生,随后一年又有了小姑,所以我先生成了拖油瓶一般,被甩给他爷爷奶奶照看,一直到他高考出来上大学。
据说,早年间他们家私下倒腾烟酒批发生意,当时还没有放开市场,特别是十八线县城物资闭塞,倒也是赚了几年快钱的。婆婆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帮忙照顾生意,也就没动出门工作的心思。
好景不长,公公年轻气盛也好,头脑冲动也罢,非拿着做生意赚得钱买了辆车。九十年代初啊,城乡结合部的小汽车是什么概念,反正家家户户都知道那车是他们老张家的。没开多久就出事了,貌似是酒后驾驶、还闹出了人民官司。想赔点钱了事,可没那么简单,家里砸锅卖铁把积蓄赔了个底掉底儿才保住了公公没进去。而后,生意也不敢做了,生怕遭人举报,家里也不敢待了,公公打点行装出去混日子。
婆婆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本是跟着一起出门闯荡的好时机。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理由,硬是没脱身,就在家里束着。要我分析,这便是她往后几十年苦日子的导火索……
家里就薄田几亩也不是主要营生,小卖部也是后来好多年才开起来的,大好青春干嘛呢?守着她的公婆,洗衣做饭,帮忙带娃。农村的孩子都是散养的,没有什么精细化管理,家长根本不怎么带操心的,就这么悠哉悠哉的看着孩子长大了。
出门混日子的公公是没有出人头地,可人家自诩也算是见了世面的。每次回来那么几天,就开始横挑眉毛竖挑眼了,嫌糟糠之妻年老色衰、白吃白喝、无所事事。挑完毛病还不给儿女的生活费,任由娘三继续这么混吃混喝,让自己爹妈养着。还时不时的叫嚣着要离婚,八成外面也是有相好的。我先生的爷爷奶奶就是看着儿子再混账,那也比儿媳妇亲啊,只能劝和不劝散,让俩人凑合了许多年。
听先生说,婆婆被逼急了,也曾动过离婚的心思。可是,她一个没有一技之长又青春蹉跎的中年妇女,离了婚连个遮风避雨的屋子都没有。家里的大姑子、小姑子还出馊主意,说什么离婚不离家。那不就是继续给老张家当免费保姆嘛,等着老人百年之后再被你们扫地出门?甚至我先生都直接和婆婆说过,如果父母离婚了,他绝不会跟他妈走,那明显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我不清楚当年婆婆听了这些亲人的话,心里是作何感想,又有没有悔不当初。
后来,爷爷可能觉得儿媳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给婆婆买了份城镇社保。就因为这事儿,奶奶和大姑子心里很是不痛快,至今每月缴费时都耿耿于怀。婆婆除了每日帮忙看店、埋头干活外,是一个字也不敢多说的,成日里对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和善样儿……
我和先生婚礼过后,闲话时小姨突然问起来,婆婆帮他爷爷每日经营小超市,家里可给她工资啊?我是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但想起我先生说婆婆也就这两年、他和小姑工作后,日子才好过起来,逢年过节的能穿上新衣。
所以,亲爱的,当老公或者家里让你放弃自我、画地为牢的时候,还请千万三思三思再三思!现如今,大小公司都明确表示了持股比例决定了开会表决权,我们的婚姻本就是和公司无异,既是人合,也是资合。婚姻里你缺少的不是话语权,而是你根本就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