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才能眼界开阔,不被禁锢封闭。做人要讲忠义诚信。不结交不同道的朋友;有了过错,就不怕改正。
君子是人格高尚,道德品行都好的人。作为有着理想品格的君子要具有庄重威严,认真好学,忠义诚信,交友谨慎,知错能改的品格。
君子在外表上,庄重威严,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可以委以重托,真诚可信。所以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很难想象,一个言语跳脱,夸大其词,行为轻佻,表情夸张的人,会让人有成熟稳重,可以相信的感觉。庄重是来自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现实问题。学识越渊博,能够帮助的大家解决问题越多,自然就会流露出庄重和沉稳,解决问题的时候步骤清晰,有条有理,效果显著。这样的人自然就有了威严,让人信任。庄重不是装作高冷,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来自于实力和自信。自信的基础 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和练习,对自己的所学不断的探索和认识,从中得到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我有一个医生朋友,相识多年,彼此信任。我自己和家人有个大病小灾的,都去找这位医生朋友看。平时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也会开开玩笑,但是一去找他看病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庄重,再给你说病情的时候,非常的认真严肃,不苟言笑,把病情的来龙去脉,原因危害讲得清清楚楚。不仅是对我,对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我很不理解,大家都这么熟了,谁不了解谁呀,不就是看个病嘛,犯得着这么一本正经吗?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我就问了他这个问题,他收起笑脸,非常认真的和我说:医生以治病救人为职业,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个被伤害的肉身,还是有生命的个体。面对生命,不由得我不敬畏。疾病面前,来不得半点玩笑和马虎。我要是笑着和你说,你的病情很严重,不治的话,会要了你的小命的,你还会把身上的病当一回事儿吗?当时,我看着他,发现他的身上闪闪发光,不由得肃然起敬。不仅是对他的医术更加信服,也更敬佩他的为人。
学则不固。不断的学习,增长见闻,并且求证,这样的学习会使我们眼界开阔,不被局限和禁锢。实学实证,这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经过实证,就不能轻易的相信和判断。这不仅是对学问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负责任,否则是会犯大错误的。贻笑大方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前段时间,转基因食品闹得沸沸扬扬。网上列举了很多所谓的转基因食品。告诉大家,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因为不了解,又有点儿盲目的担心,我在我的家庭微信群里也转载了一条。我心想,一定要提醒家人注意食品安全,这是好事一件。可是第二天,我小姨家的表弟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和我说,大哥,我昨天看到你转发的信息了,那里面说,小番茄是转基因食品,其实,是错误的。我就在种小番茄,那是嫁接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和转基因根本没关系。我开始的时候,也不相信,知道我回老家去,亲眼看到他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嫁接出的小番茄,我才知道,小番茄真的和转基因没什么关系!这件事情给我很大的触动。现在这个时代是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上有很多难辨真假的信息,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人们往往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谁也不愿意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实验。出于好心,大家就以讹传讹。种小番茄的农民就收到了无妄之灾,小番茄卖不出去,一年的活儿就白干了!这个损失,又有谁来负责呢?打那以后,我遇到这类信息的时候,就一定是要了解清楚,仔细求证过了,才敢对别人传播。求证的过程,也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探索,可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求证得多了,自然就不会被这些信息蒙蔽和禁锢了。
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我们不是天生就是圣人,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了错误不怕,怕的是,明知道是错的,还不改正,一错再错。这就危险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错了,却碍于面子或者是其他原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结果就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错得越来越离谱了,甚至无法挽回。
在我们高中的时候,我有个同学,脾气很暴躁,喜欢玩儿刀。平时书包里总会有一把刀,经常拿在手里玩儿。我们都怕他手里的刀,都避而远之。不愿意和他接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突然间就发起火来,害怕他拿出刀子比比划划的样子,万一受伤,那就惨了。他自己也洋洋得意,你看,你们都怕我,不敢惹我,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带刀到学校的事情被老师知道了,没收了他的刀子,并且告诉他的家长。他爸爸为了这个事情狠狠的打了他一顿。可是他不以为然,还是继续玩儿他的刀。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和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一起玩儿,他又把偷偷带来的匕首拿出来炫耀。另外一个同学觉得很新奇,就要抢来看看,他不肯。两个人就打闹起来。结果一个不小心,匕首扎在另一名同学身上,不治身亡。
带刀到学校,是小错,伤人性命酿成大祸,无法挽回。再说后悔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错误呈现出来,接受错误的结果,确实需要些勇气。但是如果连面对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又谈何改正错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晋朝时有个叫周处的人,纵情肆欲,横行乡里。乡里人把他和南山猛虎、水中蛟龙并成为三害。有人要周处杀虎斩蛟,希望他能与老虎蛟龙同归于尽,三害并处。周处打死老虎之后,下河斩蛟,三日三夜才杀死蛟龙。大家都以为周处和蛟龙一起死了。互相奔走相告。周处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乡里的祸害。于是痛改前非,拜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陆云为师,终成一代明臣。
发现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改过来才能正确。不要以为犯了错还能逃得过去,那其实是对错误的结果分析不足,以为自己可以侥幸逃过。不要有侥幸心理,逃得一时,逃不过一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究逃不过。改错总比最终不得不承受错误的结果更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