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落后的地方引进人才,才能获得发展。民国时期宁夏从上海引进人才可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1934年的宁夏女子中学,是今天银川九中的前身。著名女记者林鹏侠应“宁夏土皇帝”马鸿逵之邀到校编写《西北行》,称该校“学生精神甚佳,服装整洁。”
童耀华,1935年1月被任为宁夏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成为管理地方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童耀华刚到宁夏就任,是想干出些政绩的。他觉得该女子中学师资不够,决定从发达城市招聘几名女大学生过来任教。光华大学是民国上海著名私立大学,1935年已闻名全国。童耀华想从这所大学招收3名女大学生。
那时女孩子能上大学,家里肯定有钱有势,人相对活泼漂亮。宁夏的“土皇帝”马鸿逵风流成性,喜欢漂亮女生,竟然提出,要挑名最漂亮的来政府机关当秘书。童耀华心领神会,待女大学生到宁夏后,相中最漂亮的邹德一,直接送政府部门。马鸿逵乐呵呵接受了邹德一这位女秘书,并成了自己养在政府机关的小情人,不久变成自己的五姨太。
另两名被安排到学校,一位陆振武,任为校长;另一位瞿亚明,也很漂亮,当教导主任兼英语老师。子学父样,马敦静很快看上瞿亚明,迫切想追到手,天天缠着请瞿亚明吃饭。结果已有两房女人的马敦静又追到瞿亚明,让她成了自己的三姨太。
坊间对"引进人才"不泛讥讽——3名女大学生,2位当了马鸿逵及其子马敦静的姨太太。显然,在马鸿逵与马敦静心中,选姨太太远比人才重要,引进人才的虚伪也就不言而喻。
邹德一和瞿亚明做了马鸿逵和马敦静父子的姨太太,生活并不幸福,二人最终和马家分道扬镳。马鸿逵觉得邹德一有文化又漂亮,专为她修建住所,十分宠爱。起初,她能从事些公益活动,开办“生活书店”、“卫生试验处”等。抗战时,因书店出售进步书籍,被马鸿逵下令查封,从此她无事可做。
马鸿逵和马敦静父子认为有权有钱,就没有得不到的女人,万没想到被二位朝陈慕楚的女人给甩了。1949年,体重400斤的马鸿逵,转移7.5吨黄金和大量珠宝到台湾后,带着自己六房姨太太邹德一定居美国。邹德一随马鸿逵到了美国后,据说,因与马鸿逵年龄相差太大,邹德一提出离婚,马鸿逵不舍,还给15万美金想挽留,但仍没留住。不久,她红杏出墙,与洛杉矶当地一位教授结婚,把马鸿逵甩了。
马敦静与瞿亚明结婚后,起初不准她社交,甚至不让去学校,怕她有外遇。为此,她找马鸿逵的庶母马书诚诉苦,没起作用,其后带着司机与丫环,从宁夏跑到平凉,被马鸿逵下令硬拉了回来。1949年,马敦静仓皇逃跑前,问瞿亚明愿不愿一起跑,瞿亚明说:“你就别管我了。”之后,她搬离马敦静公馆,住在单位办公室,后来,毅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上海。
马家父子被邹德一和瞿亚明两个女人弄得很没“面子”,军阀虽有权有钱,但没文化也不重视文化。文化女人心气高,不易管理,“马槽”栓不住,导致她们最终分道扬镳。最后马鸿逵自然死亡于美国,也算善终。
1944年,由邹德一出资创办了《贺兰日报》,实为马鸿逵家族投资。当初"引进人才"的童耀华,因侵吞教育公款被免去教育厅长职务。"引进的人才"邹德一又让他出任《贺兰日报》社长。童耀华感激,十分庆幸自己引进了邹德一,并将其“送”马鸿逵,才不至于被免厅长后无事可做。可没想当年宁夏引进人才,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比不过竞争对手《宁夏民国日报》,《贺兰日报》滞销,仅一年即停办。童耀华失业后得了肺炎,拒服马鸿逵自制的中药,不久去见了阎王爷。
邹德一和瞿亚明也因虚情假意强作欢颜当人家姨太太,后虽甩掉了马家父子,但她们却因童耀华最初的“引进”,青春不再,在隐悔中过着不幸的中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