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顾一宸的《就因为做错了这一件事,我的人生变好了》,心里顿生一丝暖意,而今天这一上午,我的心情都还被室外绵密交织的雨夹裹着,心绪也像叶子,低垂着。
不知你是否如我一样,在日常的小生活里时常被一些大问题所困扰,比如有时我会想何时能结婚,生个孩子,如果结不成婚,那生孩子的事怎么办?如果一辈子就这样独身下去,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一切并且把生活安排妥当?
是不是因为我太闲了,才凭空生出事端?我的皮肤风平浪静,但内里的心却已汹涌。很想问问读到这篇文字的你,你也会么?
有时,烦闷不需要理由,睁开眼的今天,可以选择抑制或抒发,扭结或缓解,似乎全凭自己。
听说吃甜食可以让心情好些,于是就惦记着午饭后去买些点心吃,你看我,真像个小孩儿,我不会跟旁人说这些,带着一点难为情。
近二十年的独居生活,却从最初的无惧、洒脱,到如今渐渐脆弱,这便是岁月对我的打磨,是不是我把一切弄反了呢?难道人不是应该越活越坚强么?
我用自己这份趋于中年的心境来提供一份答案----有时并不是越来越坚强。
或许从生活能力上、从理论上可以说每个人会随着时间的前行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此处我想尤其从情感方面来说明,我的体会并不是越来越坚强。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有时神经似乎更加敏感。
我不怕诸如停水停电,装修,被盗之类的事情,却怕家人心情不好、怕朋友头痛脑热,怕自己的不开心会持续很久,怕感情无着落,怕希望又搁浅。
有时甚至想,会不会失落到谷底也就踩实了,不再畏惧?
直到刚刚读了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
一方面我认同文中作者的生活态度,错事坏事也自有其正向积极的一面,只看我们用怎样的视角来诠解。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多面的,而不是平面和单一。比如单身,虽孤独,却也是洒脱,是自由,是最好的升值期,是最佳的内心对话期。如果我们只是坚定地说婚后一定不会失去自我,那么在单身时期是不是更应该好好践行这个观点呢?否则,所谓的保持自我岂不是变得似是而非?又比如对朋友的选择,飞过二十几岁的时光,如今却对友谊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求多,因为我们迟早都会知道,多的可能只是热闹,而不是共鸣。去保留那些最真的友谊,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远比低质量的热闹更有益,也更有趣。
另一方面,我也认同文字的力量,它能使人内心获得安宁。
如果你也有孤独、困顿,你一定要相信文字,不管是彼时的纸与笔的触碰,还是如今键盘敲打出的嗒嗒声,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力量,能抚慰你的物质躯体以外的所有;如果你很快乐,你体内有活跃的因子,那你更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增添生命的张力。
原来这才是脚下踩实的感觉。
写到这里,心情就渐渐好了起来。这是我来简书一周时间的体验,尽管对文字的驾驭还不能游刃有余,但我知道它的意义远不止此,我只想这样随心地写,送给自己。若是遇见了同路人,那更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