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晋时期,评论人看风神。据记载当时的大名士桓彝去谢家做客,一眼相中年仅4岁的谢安,赞赏道:“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谢安自小俊雅条畅,才识不凡,年少时已名声响亮。身处江南,但远在辽东的人都听闻其名,当时慕容锤还派人送给谢安一对白狼帽,那年谢安13岁。
又过了几年谢安去拜访当时的名相王导,彼此都留下很好的映像,王导对这个后辈大为欣赏。从此谢安在上层社会中也享有较高声誉了。
-2-
谢安出身名门,声望也极高,却不愿去谋取高官厚禄,多次推辞掉朝廷的征召。后来干脆隐居东山,与名士、名僧为伴,出游吟对,好不惬意。据记载谢安不仅诗文玄妙,琴艺了得,书法造诣也在后来的王献之之上,其风度洒脱、温润高洁,被誉第一风流名士。
逍遥东山时谢安还身兼教育谢家小芝兰玉树们的重任。这“重任”一说是由于,在东晋士族社会,子弟们成不成器,直接关系家族将来的社会地位,所以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谢安是真心喜欢每个孩子,以此为乐,倒也舒心。
谢安是那种温存家长,从不训斥孩子。谢玄年少时喜欢纨绔子弟派头,着华服、配手巾、执紫罗香囊。谢安十分想改掉他这种习气,又不愿直言伤了孩子面子,思考数日拿定一主意。
这天谢安与谢玄打赌玩,一会便赢得了他的紫罗香囊,当着谢玄的面随手丢入火炉,接着照旧与之玩乐。聪慧如谢玄顿时明白了,原来叔父不喜欢他这样,遂改之,再也没有过如此装束。
谢安的宽容深浓、以身作则孩子们都十分敬佩,教育的孩子中最出色的除了前文写过的谢道蕴,还有谢韶、谢朗、谢玄、谢琰四兄弟,皆以谢安为精神领袖。
-3-
谢安喜欢和友人一起游历赋诗,歌妓相随吟唱。一次,谢安与王羲之等友人出海游玩,赏景吟诵时忽起风浪,眼看就有翻船之势,众人皆惊慌失措,唯谢安镇定吟完诗作,平静对众人道:“若一直如此惊慌,今天可能真回不去了”,谢安的镇定稳住了众人,大家齐心协力终平安归来。
此事让友人对谢安的从容心生佩服,王羲之说:“谢安有振幅国家的气势,我们应该推举他”。但都知道谢安多次谢任,不愿出山,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聚集天下名士联名推举——这样他就不得不出山了。
于此同时,弟弟谢万北伐时不战自溃,被贬庶人。谢安兄弟六人,两位兄长已故,谢万被贬,余下两个弟弟声望不足。为保家业谢安只得出山,应桓温邀请去他帐下做大司马。
谢安一向名声高远,而隐士出山视为变节。了解其为人的自是真诚支持,但没有深交的不免要议论一番,谢安被人当面讽刺就有两回:
一回,谢安从健康出发赴任,名士们前来送行。期间高崧佯醉向谢安道:“众人常说你不出山怎么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怎么面对出山的你呢?”
又一回,谢安到任,有人给桓温送来草药,有一味名“远志”,又名“小草”。桓温问为何有两种称呼,郝隆瞥一眼谢安答道:“这草药隐在山石的部分叫远志,长在外面的部分就叫小草”。但谢安教养极好,从不辩解,一如既往以礼相待。时间久了,那些讽刺他的人自觉无趣,就过去了。
谢安在桓温处任职近两年,谢万去世,谢安十分伤心,以为弟服丧为由辞职回乡。丧期结束丞相司马昱邀其做吴兴太守,这一去便是七八年。
这时朝廷选拔侍中,这是一个离皇帝近的职位,要求出身高门、仪表举止端庄且声望才识俱佳,众臣一致想到一个人,谢安。随后谢安入朝任职,后又升任。
桓温经年势力大增,篡位之心已昭然若揭,为立威,废海西公司马奕,另立丞相司马昱为帝。此时,谢安在朝中深得人心,促使士族门日渐团结。朝中桓温心腹郗超欲除之而后快,各种刁难,谢安小心周旋、韬光养晦愣是没让对方找到破绽。
即位不到一年的司马昱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在王谢高族的共同努力下,司马昱立司马耀为太子,立遗照让桓温辅政后驾崩。众臣扶司马耀继位。
桓温收到消息后立即起兵,直奔健康,朝野人心浮动。皇室出于自身考虑,令王、谢率百官于新亭迎接大司马桓温。王坦之慌乱向谢安问计,谢安平静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了。”然后带着百官出发了。
桓温抵达,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重兵守卫接待,百官都惊恐万分。谢安不动声色,誓要坚持到底。此时看身边的王坦之已汗流浃背、手板倒置而不自知,知道此行只能凭自己了。
谢安大方走向前见礼,环视周遭,突然朗声发问:“桓公,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当为国家守卫四方,您却为什么要置兵于账后呢?”此先声夺人丝毫不给桓温退路:要么篡位,天下人共诛之;要么接受辅政大臣之职。直接逼得桓温必须做出选择。
桓温不料他会这样直接发问,一时愣住,权衡挣扎一番改容笑道:“我只是不得不防备下而已。”遂遣走士兵,与谢安如好友般谈笑良久,一场大危机就被谢安这样从容化解了。同年,桓温重病去世。
-4-
桓温去世两个月,谢安与王彪之共同执政。谢安对长远方针心中已有丘壑,军事上分三步让桓冲让出长江下游,回归上游,且做到将相和,桓冲甘以镇守四方为己任。同时开始扶植下游兵力,以达到“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
政治上对内采取怀柔政策,休养生息;改良税制,促进了经济发展,竟使东晋乱世出现了一段小康时期。
着手扶植皇权,重修建阳宫,崇尚玄学的谢安推荐儒学名士,教孝武帝儒家思想为其治理国家做准备。
用人先德后才,一切从大局出发,不念私利,促使那段时期朝廷团结一致,政治清明。
执政上的有条不紊让我们觉得谢安是一个理性的人,而他却偏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也欣赏真性情的人。侄女谢道蕴,当家人面数落自己夫君;妻子刘氏屡屡戏弄谢安,不许其纳妾被列为妒妇。这些不合“礼法”的行为,在谢安看来却是出自真性情,十分喜欢。
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耀已亲政,当时前秦在苻坚治理下日渐强盛,广陵缺良将防守,谢安不顾他人议论力荐侄儿谢玄出任兖州刺史。
谢玄不负叔父重托,一上任便挑选良将,训练精兵,仅6个月便培育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北府兵。又过了8个月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健康布防,令谢玄率北府兵应敌。谢玄以五万北府兵对阵秦军十四万,直面迎击,四战四胜,全歼敌军。北府军名声大振。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灭晋,统一天下。当时一片震恐,谢安依旧镇定应对,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北府兵虽勇猛,但面对兵力多出十倍的前秦,谢玄亦紧张,出发前特去请示谢安这仗如何打。谢安神情泰然说一句:“朝廷已另有安排。”便不言语。如常去山中别墅与友聚会,下棋赌得别墅,后登山游玩至晚方归,才召集将领,当面交代部署。
同年十一月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谢安此时或已看出晋军有取胜之望,上表请司马道子与自己共同执政,主动分权。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晋军七万战胜前秦十五万大军,淝水之战以晋军全面胜利告终。
当捷报送到谢安正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询,谢安淡淡道:“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但谢安是真性情之人,客人告辞后,高兴地手舞足蹈回内室,碰断了木屐齿也不以为意。战后,谢安上疏请求北伐,一路上收复多地。
-5-
淝水之战的胜利,谢氏一门的荣耀达到顶点,功高遭忌,已是避无可避。当时司马道子专权,乘机煽风点火,谢安与孝武帝渐生嫌隙。一日,孝武帝与众臣宴饮,有大音乐家之称的桓伊献歌一曲: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朦》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他的歌声慷慨激昂,满座默然。谢安更是五味杂陈,从不结党营私的自己,得此知音也是欣慰,听桓伊忿于皇室猜疑,为自己鸣不平之声,谢安竟不能自已,当众老泪纵横,沾湿衣襟。
一曲终了,谢安似忘记周围一切,越席来的桓伊身边说:“使君在此表现的很不一般。”孝武帝见此情景,面露愧色。
公元385年谢安急流勇退,主动交出权力。谢安出山以来为朝政尽心尽力,但其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每每露于形色。而今携家人离京,制造泛海船只装备,打算等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路回东山。
但不久谢安就病重,上疏朝廷安排了此后长远事宜。接着谢安获准返回健康,路过健康的西州门时,谢安想到自己功业未就、雅致未遂感慨万分,对亲近的人怅然说:“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有一天,梦见自己乘桓温车驾走了十六里地才停下来,而今算起来从我执政至今刚好十六年,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