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5---8.3日,跟着一群孩子和他们的导师,北游鄂尔多斯,借名庄子外篇曰知北游。路途杂记,备重温。
启程
7.25.上午早早出发了,中饭后提早到达杭州火车站。火炉盛夏,午后站外暑气逼人。孩子们陆续到来,毕竟少年了,初时大多孩子含敛着好奇兴奋,矜持站着。不过热浪很快融化了陌生,他们开始协助老师,玩笑八卦搞怪,此处又成永无岛了。
车站在老师申请下给开了绿色通道,浩荡60人很快在两节车厢内,按原计划以7+1一组为单位安顿下来。家长9人,妈妈方队,由大boss干校带队。
坐定,孩子们开始忙活,陶笛,故事,画画,游戏,零食,一一玩过,都是他们的热爱。当然,还有老师说,打开课本——此次南明为游学编写的知北游。
家长们第一次有机会和干校如此近距离而又长时间地座谈(肖老师威武,把他安排在了诸妈妈中间的位置),随便一个话题都是一堂大课,从哲学到心理学到天文地理。这位之前只可远观的沉默的大咖,操着一口绍兴普通话,捧着一只水杯,诲人不倦,成了一个我们的老师。
铁路线一路穿过浙苏皖鲁冀津入蒙。干校发文6篇,讲述沿途重镇,纵贯人文史地,这条马背民族南进农耕政权退守的路线一点点清晰起来。身处当地时再去看此地的过往,顿生亲切。那些名人,诗歌,战役,都在文字中一一展开。列车飞驰,历史画卷徐徐走来。
有好玩的同伴,旅途充满了乐趣,26小时的火车时光一瞬即逝。而此刻,孩子们和他们的导师也早混熟至默契。火车抵达包头,再经两小时余汽车行程,到了此行目的地鄂尔多斯。哗,凉爽!我们,从42度高温的杭州,来到了24度的内蒙古。
行程
此次几乎所有行程都在鄂尔多斯地区。第一二日是成吉思汗陵,草原,红海子,康巴什新区,第三四日宿营草原,第五六日去了恩格贝库布齐沙漠。这是一次别样出游,行走简单轻松,课程生动丰富。没有走马观花的赶场,没有人头攒动的相机闪闪,但却深有我来过这片土地的感受。如干校文,这是一次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逍遥游。
第一天大清早从青铜广场到成吉思汗陵园。这个城市有很多青铜雕塑群,民族图腾和英雄群像多处可见。成陵是蒙族人民每年成吉思汗祭祀活动之所在,旅游区很是宏大,只占地面积就阔绰无比了。远远就见两座山峰间,数十米的高台上,立着勒缰回首立马持枪(后来知道它叫苏德勒)的大汗雕像,面目威严,气吞山河,仿佛能听见疾风猎猎战马嘶鸣。园内更有雕像群组实景再现了成吉思汗的戎马生涯,22头牛拖着的征战蒙古包行营很是壮观,有将士前方策马打仗,也有妇孺犬羊一路跟随,真是个生产打仗一体,无需忧虑粮草的军队。黝黑的青铜组雕栩栩如生,游牧民族那剽悍坚韧果敢豪放的气息扑面而来。
红海子其实就是一块湿地滩涂,不大的水域,海子在蒙语里是湖泊水潭之意,和汉语的海不可同日而语。红海子边有翩然的遗欧和箭一般逃窜的野兔,还有鸟蛋鸟巢,植物学家吴爷爷特意赶来,诚意满满地给游学的孩子上了一堂大自然的课。
行程里有两天的体验草原人家生活。这次选在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一旗)的一片草场,牧场主人淳朴热情,经营着一家小农庄。孩子们的流动课堂这次建在了大蒙古包里。吃由农庄解决,住则是帐篷露营。虽然内蒙的夏天温度不高,但正午太阳当空照的时候不见一台空调甚至电扇,也是让他们抓狂的。好在乐趣也是多多的。他们奔跑忙碌,吃喝拉撒睡,每个人都把自己料理得健康快乐。
最后一程沙漠行,选在位于黄河南岸的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原本沙漠露营的计划因不期而来的一场雨而被迫放弃了,团队两晚都只得住宿于恩格贝宾馆。在这,我们在沙漠博物馆上课,在野外辨认植物了解沙漠,孩子们还在再一次远道赶来的吴爷爷带领下,制作了植物标本,最后去了沙漠。逗留半日后,意犹未尽地作别鄂尔多斯。
风景
内蒙行,风景不外草原和沙漠。鄂尔多斯也有草原有沙漠,都不是最好最美,但却胜在地广人稀!
在草原的两天,我们的营地,除了我们和牧场主人一家,就只有家畜,野兔和飞鸟,真是广阔的安静啊。择阴凉处来一场清谈,午后发一个长长的呆,晨起看太阳一点点从地平跃出。你会发现这片沙地里的不少石头温润如玉,好些叶片像多肉一样肥圆,野葱的花朵如此美腻,那些蚂蚁不知为啥从这个洞爬出进了隔壁的洞。天地之间只有渺渺一个你自己,时光如此之悠长,没人打扰你的遐思,我如同一只满足的小兽,吃饱了就安适地各处留连。如果旅行只是换一处换一种活法,那真真再没有比这更惬意的浮生半日闲了。
沙漠里的恩格贝是个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漫漫黄沙里突然冒出一个密布植物的城,遍地高直的白杨树,道旁开满金黄色的鲜花,果园在雨季里疯长,红色的健步道随处可见(不过摸了一下,居然是柏油涂了颜色,不是塑胶跑道)。散步遇不到行人,进店碰上懒得搭腔的老板娘,博物馆就那么大门洞开着好像没有主人,猫狗家禽也不知去了哪,飞鸟倒是随意在后院走来走去。小小的城,安静得仿佛只有风行走在树梢林间。
库布齐沙漠就在恩格贝一旁,站在宾馆门口就能望见不远处黄沙和绿植泾渭分明的界线。车行十分钟多即抵达。进沙漠时只有我们一行人,整个山头都是我们的。孩子们埋头挖沙,造城垒堡,一个背包的人慢慢去了另一个沙山,没等到同伴。
即便在城市,人都是稀罕的。鄂尔多斯显而易见是钞票堆起来的城,城市规划仿佛一气呵成,新城康巴什更是满目高楼大厦,所有建筑都气势磅礴的穿着靓丽崭新的外衣,马路宽阔得可以跑飞机。街道比昆明三亚更像南方春城,形态各异的大型盆景,各种鲜花树木,遍及每一个角落,甚至路边的绿化带种满了盛放的三角梅(不知这些比碗口粗的南方美人要怎么过冬)。市政府广场豪气万千地横跨出几条大街去,青铜组雕巍峨矗立着,诉说着铁木真的一生和那个年代的盛况,却也反衬了脚下阔大广场的行人稀少,几天城市穿行,我们见到最多的居然是绿化工人。每条街道都这样干净而清冷。夜晚车子从市区驶过,只见满城华丽落寞的霓虹,不见万家灯火的温暖。然同学说,房子要是能折叠折叠装包带走就好了,缺人的地方就不用那么浪费房子了。
鄂尔多斯的草原和沙漠,不是纯粹的一望无垠的绿色或丝绸一般的金黄,基本都是草场里有遍布着大小不一的沙坑,而沙漠里又缀满了低矮的红桦树和高高的芨芨草。
但无论哪片草原和沙漠,都有着让我们这些丘陵地带的人惊叹的壮丽日出,绚烂晚霞,浩渺星空。孩子们更爱酣睡甜梦,他们对大好河山的渴望还远没到愿意和甜梦搏斗,不遇则不求。不像我们这些中年人,不欣赏不记录就不安不甘。
课程
知北游是孩子们的一次游学。课程举足轻重。
精心准备的课程资料,孩子们上火车一翻开,就傻眼了。太难!诗词和歌曲也就罢了,文言文,地理,历史,思辨,还要吟唱?这是什么鬼?这是出游还是补习班?
第一堂晨诵课,在出发后的第三天早上来了。陈老师带着朗诵后,说我们加一点乐感在里面,于是试试,平仄长短用手打拍子,跟着老师慢慢吟唱,那诗歌里的味道和朗诵相比,好像更贴近作者的心情呢!哇,原来就这么简单,我也能啊!陈老师上课的模样和平时多么不同,兴奋闪亮,淑女疯狂……
第一堂文言文来了,精力无限文采飞扬的马老师讲述诸位将军传。由王维的诗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开篇,是真的卫青得老天厚爱而李广运气不济吗?按下不表,我们看史记中传奇飞将军李广的传奇……史公笔下,李广善骑射,杀首虏多,勇猛降敌,士卒乐于跟从,是个身先士卒的大英雄啊,却为何一直难封侯?……带着问题,你们自己先预习去吧……马老师合上了书,少年们还在激辩。这真是少年们的大爱啊,指点江山评说功过,文言文不算啥,磕磕巴巴大致也能懂,必须看看为啥李广难封侯,看看卫青和霍去病为啥就成一代将侯……
后面的课就这么顺畅滴开展下去了,何况,中间还有一如既往好玩儿的梦神的音乐课,还有那大卫老师带着画画的自由时光,还有董永宏这个超级驴行者兼地理百事通的武术课地理课,植物学家吴爷爷的教你认植物……课堂太丰富新奇,有趣太满当当了。
教室也有趣的,一直在流动,酒店会议室是最刻板的,博物馆是超有范儿的,大蒙古包里是最有北游感觉的,草原上沙漠上是天马行空的,交通车上是半梦半醒的,课堂无处不可。
看群山看草原看沙漠看日出日落看穹野星空,爬沙山堆沙城,扎营,骑马,篝火晚会,烤全羊,甚至卡丁驰骋,细数下来你想到的草原游项目,还真是一个都没少。但对孩子来说,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们,铁木真西征的铁血一生,让他们激动不已地热烈讨论;立于草原之上吟唱体验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想象在那“阴山无岁华”的异乡寒地中“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的苦中取乐;那沧桑而深情的一曲鸿雁由陶笛里吹奏出来,由清澈的童声中唱响……这些编织在游玩中的学习和体验,也许才是让这个遥远的北方城市在记忆里更鲜活的一些东西吧。
而我们这些家长,在干校的坐而论道里,讲述和求教和熊孩子斗智斗勇的迷茫和困局,听他如数家珍但我们似懂非懂的哲学,每每顿觉豁然开朗而又欲辨已忘言。干校笑称为就埋下一些种子吧。
那些可爱的老师
知北游这次组了一个大团,来自天南海北的60余人,其中导师12人。
导师们多来自南明旗下学校。马玲肖丽娟是此次活动的执行人,这二位加上鄂尔多斯中学的董永宏老师,是活力无限三铁人组。每天都是元气满满,除了要操心着六十余人近十天的吃喝住行,教室,交通,临时事务处理外,还有课程重任。不能不服,他们仨,简直是永动机,马老师甚至在课程完毕后看孩子们太起劲,又另加了匈奴课程。不过,嗓子没敌过超能精力,狠狠哑了两天。董老师是武林高手,行动敏捷堪比猎犬,背着一架相机四处奔跑取景,拳脚教到酣处,手机都不幸碎屏遇难了。肖老师每天带着她那队宝贝们晨跑写趣事凹造型,比那群小子更嗨。干校陈校那是江湖侠侣,高深莫测,多数孩子还是莫名敬畏滴避而远之。孟神在孩子眼里不是老师是同学,当然抄起随便一样乐器就能来一曲的时候例外。大卫老师擅画,却像语文老师一样爱讲故事,据说还讲鬼故事。杨段二位老师新婚,杨枫腼腆段杏幸活泼,段老师组的孩子就打趣称段老师为师父杨老师为师娘,段老师私下叫杨老师哥哥也被她们偷听了去。丹丹老师爱玩儿爱说笑,跟她那组的丫头们没大没小打嘴仗,却心宽体胖的常赶不上她们捣蛋的脚步,还好有如云这个大孩子头做助理。
这些老师,无一例外地热爱孩子热爱折腾。孩子在他们旺盛的生命力面前,浸染永不言弃,孩子在他们深深的爱与懂里,习得多元与包容。
妈妈们这次玩儿得最轻松。伙伴们大多原本就不陌生,想法又基本尺码相同,便没了诸多压力。我们的老师干校,一心耕耘,不给作业,还常请我们喝咖啡。
攻略不用做,吃住行不操心,还没有那总是动口不动手的家里男人和惹是生非的熊孩子,真真再没比这更轻松愉快的旅行了。这样的旅行,每年给我来半打吧!
美食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帐篷蒙餐。餐厅在一个海子边上的树林里,几十顶独立的大蒙古包,我们吃到了此行最正(最精致)的蒙古餐。进门就见硕大的奶茶大锅气派端坐桌上,每个人都忍不住好奇掀开锅盖看看,不知怎么动手,服务员终于来了,熟练把炒米牛肉干奶皮炒香后,加入奶茶继续炖煮,一会儿就香气四溢了,小伙子们小狼一般盯着问啥时候能开锅,一开锅,那浓厚色泽那奶香扑鼻,那是秒光啊。同桌的本地司机大叔,在第二锅开始炖的时候悠悠说,奶茶可以加糖也可以加盐,于是第二锅又快速光盆了。白切羊肉以木托盘端上,完全没有羊膻气,只撒几颗细盐和胡椒,就是满口生津细嫩鲜香的人间至味了。可惜只有一筷子的份额就光盘了,我这自小长在新疆却不吃羊肉的主,居然有了没吃够羊肉的时刻。炒米糕混合了南方糍粑的吃法,心含红糖,甜蜜混着米香,焦脆可口。
蒙人擅歌舞,饭后出门,看到很多帐篷里有专业水准的唱歌群众,欢乐地唱着跳着,一个给孩子过满月的新妈妈也不例外滴高歌。我大以为异,却被告知,这就是本地惯常的聚会样子。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人民好像酷爱鱼香肉丝这道江南菜,餐餐必上。甜比无锡菜,每顿都会剩下大半,每次我们都抱怨下次能别有它吗,但下顿它总是毫不悬念滴出现。
内蒙的土豆真是好吃到没朋友,跟啥菜一起炖上都不违和,牛羊肉,鸡鸭,骨头,酸菜……土豆又香又粉,饱含了汤汁后绵软无比入口即化,回味到一口接一口欲罢不能。带一包土豆回去是我们每餐的饭后梦想。
馒头花卷就不用说了,典型的北方面食,虽然长得不太美,但让我们顿顿吃到再讨。豆角焖面和酿皮比较小众,不过也真是好吃。
在南北饮食如此融合的今天,我还是不得不给鄂尔多斯滴羊肉和土豆点赞。回到家我又不爱它们了。
(本文内所有图片均借自各位老师和妈妈们的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