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鱼。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读书学习】【女性成长】干货。
不久前,一个朋友微信我,说孩子遇到了棘手的难题,情绪不稳,无心学习,根本不理会父母的教导。她都快愁死了,希望我给她推荐一位心理咨询师。
我告诉她,心理咨询只是引导,最终还要靠自己走出来。于是,我推荐了一些亲子育儿的书籍,希望可以帮助她和孩子一起梳理问题。
起初,孩子的妈妈很抗拒,她觉得看什么都没用,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没心思看。
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想改变,想办法解决难题,就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孩子做出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父母挑战》一书中说道:要“治好我们的孩子”之前,需要先“治疗”我们自己。
因为在过往的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其实远远低于对孩子的打压。当父母们能够开始反思自我,不妨读读这本书,学习一些有效的方法,改善我们正在经历的亲子困境。
01 被困住的亲子关系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父母给孩子过度的爱,替孩子打理日常的一切;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必须考到全班第一;以及父母的焦虑,孩子天天光脚走路,生病了怎么办?
父母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强加在孩子心灵上的严重负担。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他们也在无时无刻地观察我们,针对我们的行为作出回应。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孩子和我们针锋相对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和自信心的匮乏。
如何才能让孩子和我们的关系不再对立,而是一种友好的合作状态呢?
有人说,父母是唯一一个不需要上岗证的工种。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一项艰巨任务,而且更像是一门艺术。
我们必须要花点心思,通过刻意练习去掌握这门艺术需要的工具,才能摆脱困境,胜任我们的“岗位”。
02 做减法的教育方式
《小别离》中说道: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我们的爱,始终应该为失去他们,祝福他们能够好好生活,做最充分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过度的教育,而是要逐步退出教育的中心,帮助孩子自我觉醒,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比如孩子喜欢光脚走路,就由着他。孩子不过是在体验一种接触地面的踏实感。等他长大了,这种行为会自行消失。
孩子发脾气,我们可以选择主动退出,等孩子发泄够了,情绪平复之后再和他们交流。
前几天,刷到一个00后制服熊孩子的视频。
撒泼耍赖的孩子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这位母亲没有怒吼、没有生气,而是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手机,等待孩子情绪平复。当孩子要挟父母的手段没有奏效,也就不闹脾气了。
所以,当孩子犯了错,我们不妨闭上嘴巴,学会自我克制。用哄骗、责骂,甚至暴揍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用温柔而坚定的眼神,鼓励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拥抱给予孩子安定的力量。
正如作者所说,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尽快停止所谓的“教育”。为教育做减法,不替孩子做所有他们可以做的事情,让孩子体验每件事情的自然后果。
不按时吃完饭,就把饭收走;做事磨蹭,就让孩子感受迟到的后果;不收拾玩具,第二天玩具就消失不见......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拼命忍住那种想要干涉孩子的冲动。
其实它们来自于我们内心过度的恐惧和渴望,我们只是极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已,并不是真正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03 神奇句式化解难题
可能很多父母都在做这种教育的延续。他们从父辈那里学过来,还特别振振有词:“我就是这么长大的,不也很好吗?”
他们用奖励和惩罚教育孩子,还要冠以“为你好”的名义。其实,这么做是把孩子看做一个不讲道理、没有思维、不能信任的卑微的人。
一心想着让孩子听话的我们无形中成为了家庭的独裁者,但孩子最需要的却是民主和自由。不妨换个方式和孩子对话,验证一下它们的神奇效果。
第一个句式: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认真写作业,用“如果你愿意,可以写得再整齐一些。”代替“你必须认真写作业。”
因为“必须”是个人权威,是武断的表达;而“可以”代表着商量,是自然秩序的表达,是孩子更乐于接受的句式。
第二个句式:孩子的作业写得有了进步,但仍然有小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只要你试一试,我相信你就能做到。”
这个句式用来纠正孩子的问题,接受新的挑战,唤醒孩子的主动性,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激励孩子把精力集中到明确的焦点上。
第三个句式:当孩子犯了错,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质问“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理解为我们在挑剔或者批评他。我们可以换成猜测句式“你这么做,是不是想......”
我家小外甥女三岁了,外婆带她到操场骑车。骑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有点晒,外婆拿起小车,拉着孩子的手回家了。孩子大哭不止,这个时候如果问孩子:“你哭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孩子会回答你:“我也不知道。”
当我们得到这样的答案时,可能会更加生气。但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理由是什么,而是需要家长识别孩子的动机,并且告诉他们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想获得关注、满足需求、展示自己、自己做决定等等。一旦孩子的心思被理解,孩子往往会立即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这样和小外甥女说,“会不会是你还没有玩够,还想再骑一圈?”孩子就会告诉你答案,而且会非常配合地只骑一圈就回家。
记住,使用神奇句式的原则就是避免使用负面指令,强调正确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很多时候,孩子是愿意遵守规则的,反而是家长没有做到尊重孩子,主动询问孩子的意见。
使用神奇句式,有助于消除亲子之间容易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让敌对的亲子关系变成盟友关系,从而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行。
结语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就是专门为陷入痛苦的亲子关系的父母而写。拿到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直奔问题去看,这本书就像一本字典,汇聚了众多家长和孩子所面临的困扰。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无论我们和孩子处在多么艰难的困境中,我们依然有机会改进亲子关系。因为重新审视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永远不晚。
当我们家长做了调整,孩子自然就好了。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接纳孩子暂时做的不好,也允许孩子有小毛病和小问题,给他们留下纠正的时间,静待花开。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当我们自己安定了,就不会慌乱和焦虑,也能想到处理问题的办法了。
正如封底那句话:父母存在的意义,就是当孩子想到我们时,他的内心充满力量。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亲子育儿书单,愿每位父母都能给我们的孩子提供能量,成为比以前更加完美的家长。一起共勉!
《父母挑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真希望我的父母也读过这本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当我遇见一个人》
作者介绍:青鱼,40+宝妈,自由职业,36岁裸辞,用学习和行动对抗焦虑,用文字抚慰心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发公众号| 青鱼慢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