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智慧聪颖有天赋,又勤奋刻苦,
可为什么世界名校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
耶鲁大学华人教授揭露原因:
专业上优秀突出,但思维方式僵化、偏执,
社会交往能力差是中国留学生的普遍问题。
1. 中国学生的危机
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时,
表示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
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
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
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
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
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耶鲁大学有这个打算,
其他名校,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
虽然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
但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
2. 比不过印裔学生
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
来自中国的不少,
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
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
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因为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
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
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精力那么多,
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再看看,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
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
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
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
似乎想不起一个中国人CEO,
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
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
在美国大学里的商学院中,
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
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
没有一个给中国裔。
直接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又勤奋,
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令人失望,
跟美国、印度人差别那么大呢?
3. 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
与中国文化鼓励“听话”“顺从”紧密相关,
这些文化烙印实际上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
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在中国,别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
是对你子女的表扬,父母也会因此而欣慰。
在美国,从来没有听到美国人
以这种话去夸奖孩子,
因为美国人会认为“听话”“顺从”是贬义,
是没有个性的表现,
因此,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的。
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美国孩子在讨论问题时,
很自然地会去怀疑、审视,
然后通过逻辑或者数据证据来证明是否正确。
中国学生只是用“说”谈论问题,
中国人看重“硬本事”、看轻“软本事”。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
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
不能像印度人在硅谷和
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
也正因为美国和印度社会
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
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
就变成了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
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
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
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是否具有领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