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偶尔读写书的日子后,常见到有读者说读《活着》。茫然于魔都忙碌的生活中,于昨日无法入睡的夜晚,读了这本《活着》。
文中徐福贵的一生遭遇,突出了作者序言中所说的题旨: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什么事物而活着。也是作品中老全的那句话:死也要活着,更应了作品的主题。但从文中福贵的一生遭遇,我们每个人都会反复问自己,人为什么而活着。
是在大都市的霓虹闪烁中拼尽全力争取获得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浮世繁华,还是像《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那样只为追求内心的逸然富足而活。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逃不开为物质生活劳碌奔波的命运,一如现在大都市的房奴一样,拼尽全力买房,拼尽全力供房贷,拼尽全力为自己为孩子买名牌......拼尽全力在朋友圈晒自己所谓的幸福。许多人在这个怪圈里沉沦深陷,无法自拔。
大城市的节奏和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而二十一世纪的圈子不光只有人际圈,还有微信朋友圈。你离自己的所谓朋友只差动一动手指,不用拜访,不用聚会,就可以像面对面一样交谈。这种大家都在做的晒朋友圈,让我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大家都在做。
也有一些人,搬离大城市,回到节奏悠闲的二三线城市,想放慢生活的脚步,却发现自己很难适应那种慢下来的节奏和低收入。
其实,不论在哪里,抛开朋友圈,抛开别人的眼光和观点,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都有活成自己怡然自得的人。这群人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迷失,也不会因为物质多寡而或喜或悲,为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