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聪明人的解读(深思怎样成为这样的人)
一是脑子里有很多清晰的、准确的、必要的概念的人;二是脑子里很多清晰的、准确的、必要的概念之间有诸多必要联系的人,同时相信聪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习得、可以不断成长、甚至没有上限的人。
前期专栏学习了的很多概念,都是笑来老师用特有的犀利思考结合自身、他人的经验教训现身说法,事实上,如果通过词典释义或百科查询得到的解释,可能并不是最好的,相反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误导的,所以,任何一个被认为相当简单的概念,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停下来反复反思,一次不行来两次,时不时的翻出来去想想,这应该对概念透彻堆积的最最正确方法。
2.关于对万众创业的思索(经典的逻辑推理)
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创业?”“满足什么条件算创业?”“知不知道自己做的生意算创业?”
生意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能够满足温饱的生意(长期来看,微观层面存在一是不动产成本诸如房租的不断增长;二是人员工资的不断增长;三是竞争者的数量不断增多等问题。宏观方面存在社会经济结构一旦变化产能的不能适应将是一场浩劫等诸多的不利,不是好的生意)。
二是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的钱越来越多)
三是能够有不断提高的成长率的生意 (有了成长率的概念)。
从上述三条可以看出,有成长的生意才可算作是创业,有不断提高成长率的生意才能算作是好的创业。
换句话说,一般的生意人追求“怎样赚钱”;好的创业者追求“怎样成长”,厉害的创业者追求“怎样不断成长”。这就是区别,这也是这个世界最终呈现给我们的结果,貌似每个生意都充满了成长性(但事实并不如此),相比于不断成长,更是难上加难。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创业这件事儿,本身它很难就是“万众”的事儿,但之所以要称之为“万众创业”,更注重的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状态,从这个层面来说,生活穷困潦倒的人更应该创业,因为要去满足温饱(要不难道去追求成长权当减肥不成);已经达到或摆脱温饱基本需求的人,应该追求成长进而追求成长率的生意。
如果用复利效应保持稳定的成长率去复盘计算(excel表格就可以)收益的话,每天盘算着“成长率”的创业者才是成功的创业者,都不一定是提高成长率,仅仅保持稳定的成长率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二次方了。
于是乎,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成长率的创业公司,不值得风险投资进入”,换句话说,“风险投资者的眼中,公司的成长率最重要(风险投资者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你作为投资者最需要锻炼的)”。
3.作为一名投资者或想要投资的人来说,怎样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思考自己的投资呢?(适用)
一是选择公司之初,你是否对成长型公司添加了必要的选择条件。
二是选择之时,你是否有对选择添加的必要条件足够严格和苛刻筛选,比如你对成长率这个最主要的条件是否足够严苛,哪怕是某一点未达到,都不放过。
于是,在研究一个创业点子时,能够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着重自己的注意力在成长率上,哪怕只不过是用上了一个小时的思考,也许你已经就和国际顶尖的投行专家相差无几了。
4.另,普及一个“无价”的概念(有意义的概念)
之所以“无价”,是因为“没有价格”或“没办法有价格”。我亏了那么多钱才深刻理解的道理,我想卖给你,你会出多少钱?你能出多少钱?首先,你出多少钱都可能没用,因为前提是我愿意讲给你听;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我想要多少钱也没用,因为那“关键知识点”通常只不过是“公开的秘密”,谁都知道,或者说,“谁都感觉自己早就知道”…… 事实上,无论是多少,我都能理解,因为你知道、我也知道那结果的意义。于是,我当然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为一个“无价”的事情具体收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