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夫的祖上,有位叫宋焘的,读书很努力,却一直科考不顺,到老才考上了县里的廪生,总算是吃上了公家饭。
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看到一个官吏,一手拿着公文,一手牵着一匹白额马来找他。官吏将公文递给他,并对他说:“请你去考试。”宋公开始还以为又到学政考核学习的时候了,后一想不应该啊,就说:“学政大人还没有来,为什么这么急就要考试?”来的官吏也不多说,只是一个劲的催宋公上路。宋公没办法,只好带病骑马跟他走了。其实他没留意,如果他回头看一看,就会发现自己还在床上躺的好好的,骑在马上的只是他的魂魄罢了。
这一路上的景色都很陌生,也不知走了多久,他们来到了一座城池的城门前。这个城池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国王的国都那么气派。只是还来不及看城门上城池的名字,只是一霎间,他就跟那人进入了府内。就见这里头的宫殿非常辉煌华丽,正面大殿上坐着十几位官员,宋公看了看,除了认识一个,好像是关帝爷,其他的他都不认识。正殿外面屋檐下有两张桌子和两个坐墩,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了下首的位置,宋公便过去和这人并肩坐下。桌上已经放好了考试用的纸笔。不一会儿,从大殿内飞下来一张试题。宋公接住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公愣住了,心想,这说的什么跟什么啊,云里雾里的。再一看隔壁那人,已经开始下笔了。宋公急了,赶紧苦思题目含义,正所谓急能生智,他忽然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在说君子不欺暗室嘛。就是说当你独处时,与当你身边有人时,你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你做事情是出于本心还是故意做给人看?想清楚后,写起来就快了,很快俩个人就都写好并交卷了。宋公觉得自己这次行文酣畅淋漓,可能是自己平生作文之巅峰了,尤其其中一句他最喜欢:“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大意是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
各位神仙传着看完,对这一句也是称赞不已。便传唤宋公来到殿前,下令说:“你的试卷我们看了,都很满意。恰好河南道正缺一个城隍,我们觉得你很称职,也算了了一桩心事。”宋公听了,这次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地府在录取神官啊,自己原来已经死了。随即叩头在地,哭着说:“承蒙各位大神对我的错爱,任用我去当城隍,我不敢推辞。只是我家穷无后,家中尚有七十老母,我死后将无人奉养,请求大神准许我回去侍候母亲去世后,再去上任。”
最中间坐着一位像皇帝的人,命人去拿生死簿来查看宋母寿命。一个长着胡子的官吏捧过簿子翻看了一下,禀告说:“还有九年阳寿。”还有这么长时间,各位神仙就都犹豫了,一时没了主意。关帝爷说:“不妨先叫张秀才代理九年吧!”这个意见不错,大家都同意了。于是像皇帝的那个神仙便对宋公说:“本应叫你马上去上任,念你有孝心,就批你九年假期,到时再叫你来。”接着又勉励张秀才了几句话,两个考生便一起叩头下殿离开了。
张秀才拉着宋公的手送到城外,自我介绍说是山东淄博人,姓张,还送宋公别诗一首。全诗忘记了,只有这句记忆深刻:“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随后,宋公便上马作别而回。
宋公到了家,就像只是做了一个梦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棺材之中,原来他已经死了三天了。他母亲正在悲伤,听见棺材中有呻吟的声音,一时转悲为惊,又转惊为喜,试探着将棺盖打开。果然见他复活了,就把他从棺材里扶了出来。到底死了三日,身体机能一时不能复原,宋公呆了半天才会说话。对梦中之事颇感惊异,并不十分相信。派人到长山县打听,果然有个姓张的秀才和他在同一天死去,方才信了。
时光飞快,转眼九年过去,宋公的母亲果然驾鹤西去了。宋公料理完了丧事,就洗了个澡,换上新衣服,进屋躺床上安然去世。唿唿然,魂魄脱壳而起,穿门而出,却见门外迎驾车马早已等候。宋公骑马随车队而去。经过城中西城门他岳父家时,他下马到正屋前拜了一拜,也没说话转身离去。丈人一家人都非常疑惑,他们还不知道宋公已经成神了。找人到宋公家一看,才知道他已死了。
宋公曾经给自己作了一个小传,可惜经过战乱就遗失了。关于他的传说,宋族有很多,这里捡主要的记了个大概。
笔者说:
1.关于考题
“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一开始我对这篇故事颇多质疑。关键就在于考试那一段,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凭什么“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不管有心无心,只要做了善事,有好的,自然应当奖励;同样的,只有是造成恶果,不管初心怎么样,都应该接受惩罚,这就是法理治国。况且,人心最难揣测,他具体怎么想的,有谁知道?后来,我接触了一些现世报、来世报后,开始明白其中三味。人世和阴间的奖惩,仿佛两套相互补充的系统。因为看不透人心,人世间就讲究论事不论心奖励善事,惩罚恶事;善事越大,奖励越大;恶事越大,惩罚越大。阴间鬼神奖惩,论心不论事。因为鬼神面前,人心好坏一清二楚。所以奖励善心,惩罚恶心;善心越大,奖励越大;恶心越大,惩罚越大。记得苏州一个城隍庙有这样一幅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古今少完人。”可谓精妙!
2.一点疑问
为什么要招录城隍?原来的城隍去哪了?如果是升迁,那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那个去哪了?如果是死了,鬼神也会死么?如果是犯了律条,鬼神也会徇私犯错么?让城隍的二把手继任不行么?一个从没做过官的新鬼,能做好么?细思恐极,可以写一本书了。
3.关于宋焘本人
故事里的宋焘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他读书很好,因为能成为一县廪生(秀才中的上等,其实还是秀才)真的很难。但是他又一直没有经过乡试,所以到死都是一个秀才,这一点倒和蒲松龄本人很像。蒲松龄在童子试中获得县、府、道第一,后被补为廪生,但他乡试屡不中,只能以教书维生。
其次宋焘的家很穷。考城隍那年,他母亲已经70多岁,古代男女结婚都早,估计当时他已经五六十岁了,当时没有媳妇,没有子嗣。妻子去哪了,不得而知,已经去世的可能性大一些。古人对无后是很忌讳的,大多数有钱人会续弦或纳妾,而他没有,为什么?
再次他很孝顺。当得知自己能成神官的时候,他首先想到自己的母亲无人供养。这一点是很少有人做到的。
最后,他跟丈人家关系不好。成为神官,到丈人家拜了一下连话都没说就走了可见一斑。那为什么要去拜一下呢?我想这一拜可能是为了感谢最初能把女儿嫁给他。后来他屡考不中,估计没少受白眼。妻子死后,这亲戚就更是断了。现在我成神官了,威风的紧,当然要来显摆一下。你们最初以为我会当官,把女儿交给了我,现在我当了,却跟你们也没关系了。
原文: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