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希望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公寓,无关大小。
回顾半生,一直过着集体生活,要不就是乖乖和家人同住,要不就住在集体寝室。和我同龄的人,早早地买了房,有的人甚至买了好几套了,而我到了即将不惑之年,也不曾有过完完全全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空间,这种感觉想来还是蛮悲凉的了。
有人可能会说矫情,多少人流离失所自顾不暇,我却想着个人独立寻求私密空间。某种程度上我是个晚熟的人,所以时至今日方才明白: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公寓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自我赋义——
在家里我是一个带娃的老妈子,某个油腻男人的老婆;但有了自己的小公寓我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人,喜欢做饭我就是厨师,喜欢看书就可以变成阅读者,喜欢写作我在这里就是作家,喜欢画画就可以化身画家,我不再平庸,而是宝贵的自我,一个富有无限可能的创作者。
身份的自我认定,这是房子给予成年女性的第一层意义,而它给我的第二层重要意义,是它可以是我人生的最后一层堡垒。
大概每一个成年女性,忙完家里忙工作,忙完老人忙小孩子,忙完事业忙感情,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觉得身心俱疲,累得好像碎了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想见到任何人,唯一的意愿就是找个地方静静地呆上一两个小时或一个下午。
不必华丽奢靡,只要舒适干净,让我从堆积如山的琐事里逃了出来,我从无限的烦恼里金蝉脱壳,像一头困兽一样躲到一个熟悉的山洞里,喘息,休养,打个瞌睡。
这时,房间的意义就是我个人生活里最后一座堡垒,隔绝外界风雨,保护我,安顿我,给予我最后的喘息之机。
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的半年,身材走形、体力不济、家中常有亲朋好友往来应酬、爷奶同居一室、大孩每天早送晚接、工作断断续续、母亲身体有恙........里里外外的事夹杂在一起,累得呀,都说不出话来。
那时就想:如果我有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每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哪里呆上一会儿,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喝喝茶听听音乐发发呆,让这颗跳不动的心缓上一缓,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拥有自己的房间,还有第三重意义,那就是某种独立生活与独立思考的可能性。
以前认识一个朋友,交个男朋友自己都不太认可,可仍然选择和他一起,为什么不离开他呢?年轻女孩抬起泪眼:“离开他,我住哪儿?”
这真是一个天问,我一时竟也想不出答案。
是的,我也第一次知道拥有自己的房间对于一个人气质影响有多大,那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硬朗,更是一种自我尊严。
看似是感情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看似只是在依附某人,其实你只是没有地方住,但只要你是依附的,那种由于依附而产生的卑微与无奈就会深深地写进了你的气质里。
而如果自己有了独立的公寓,坐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我才不要是那个时刻要看人脸色的女人,我才能真正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去感受这个世界,去说出自己真正想要说出的话。
而对我这个恋物狂而言,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有第四重意义,就是我终于终于可以和我喜欢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呆在一起。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说——创造自己家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
在多年的疯狂购买之后,我慢慢变成了一个节制的人,生活慢慢走向简单化。有了自己的独立小屋,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点一点的堆进自己的空间,每天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一起,心灵充实了,心情也就美丽了。而这种发自内息的心灵美,会令人生也随之而改观。
生活对于我们、尤其是中年女性而言,身上有太多别人需要我们履行的责任,有太多自觉不自觉必须要放弃自我的催逼;有太多的放弃,有太多的牺牲,有太多的身不由已,有太多的自我放弃与自我压榨……也因此,好像给自己留一个空间,哪怕它仅仅就是一间小小的房间。
这里,我们可以坐而论道,可以招朋结友,可以幽门独户、可以可以休养生息……想干什么都可以,想说什么都可以,这是我在这个纷乱喧嚣的世界城给自己筑下的最后的堡垒,也是我给自己疲惫人生的最佳礼物——
期待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