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珞寂朵
这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被压得喘不过气,分分钟想要逃离。外面的人挤破脑袋,千方百计想要进来。
这是一座空城。平日夜夜笙歌,灯红酒绿。逢年过节,却是萧条冷清的模样。
在我眼里,上海不过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回忆,又爱又恨却割舍不断的城市。
『锦江乐园』
上海最早的摩天轮,便是在锦江乐园。项目名称是大转盘,费用另付,不含在门票里。价格从30元涨到了去年的45元。一圈下来,大约十分钟不到的样子。
坐在上面,俯瞰闵行区的一角。能看到乐园的全貌,大片的居民楼以及1号线莲花路地铁站。
这几年,缆车里装了空调。大夏天,躲进大转盘的小房间里,慢悠悠地晃到最高处。一人坐一边,若是想去对面,怕是要引起一阵唏嘘声。
“哦哟,哈色特了!”
记得去上海迪士尼时,旋转木马排队时间将近一个小时。这时想起了锦江乐园里,双层旋转木马。
基本上二楼坐一半的样子,也没什么人排队。等上一波结束,下一波就轮到自己了。排得靠前,还能坐到心仪位置的马儿。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那时还很小。父亲让我一个人坐碰碰车,过程记不得了,结果便是哭哭啼啼从车上下来。
一路哭,一路不搭理父亲。最后靠一个项目,让我破涕而笑,便是这旋转木马。
『城隍庙』
上海这几年,取消了很多容易聚集人群的活动。元宵灯会基本上还是每年都办,最有人气的,莫过于城隍庙。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却鲜少来逛过。原因大抵是,怕人多。
人多的东方明珠,没登过。
人多的新年外滩,没去过。
人多的元宵灯会,没挤过。
周末时,九曲桥上便是人挤人的状况。到了灯会那天,基本上就是限流单向通行了。
今年是父亲的本命年,看着新闻里放的彩灯画面。一拍脑门,便提前去了。
灯会会持续很久,在正月里,还是要买门票的。美其名曰,限流。去的那天,不是周末,也是人满为患。本想看一看九曲桥,还没到入口便看到长长的队伍。果断回头,便不去凑着热闹了。
『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
公司从江苏路搬到浦东后,我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从小学习生活在浦西,即便大学三年待在奉贤,也从没有现在这般地不适应。
适应了两年,公司搬回了浦西。看着手机里这张照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
彼时,地铁口出来后,要过个马路才能到斜对面的车站坐车。某个早晨,一抬头便被惊艳到了。趁着等红灯的片刻,拍下了这张照片。
要说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留下对马路那两棵银杏树的照片。深秋初冬,金黄色爬满树枝。微风阵阵,吹得那黄叶儿摇摇欲坠。我许是看得醉了眼,没顾上拿起手机拍。每每过了马路,走到跟前,便是急匆匆地赶路。之前脑海里一晃而过的念头,像被人抹去了一般。
『永康路』
提起酒吧密集区,我能想起衡山路、新天地、外滩,却唯独不认识这里。
若不是同学带我前来,我怕是没机会一睹它的辉煌时刻。
这是曾经的永康路。
白天营业的酒吧里,很多人只是来点一杯鸡尾酒,与对面的人,唠唠嗑。
待夜幕慢慢降临,我们却离开了这里。那时,街边的卡座已经看不到空位了。整条街,仿佛苏醒了一般。动感的音乐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头望去,这里俨然像一个露天的大型酒吧。
因为噪音扰民,曾经的氛围已经一去不复返。没有再去走一走,不知是否安静得让人找不到方向。
『上海大剧院』
千禧年时,有幸提前参观暂未对外开放的大剧院,同时还有金茂大厦。
大剧院坐落在人民广场的一角。除了大学时,每周去一次坐校车。就像城隍庙那般,很少会去。
大剧院,更是如此。
自上次匆匆一见,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外形并无二样,却没有闲暇一探究竟。
『国际饭店』
曾经上海最高的楼,现在仿佛矮了旁楼一半的样子。
现在最值得称赞的,便是那西点房里的蝴蝶酥。
是我印象里,最大号的蝴蝶酥。有甜咸两种味道,个人偏爱甜味。饭店里唯一排队的,便是这里了。
队伍里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有些住得离这还挺远。为的,只怕是儿时那温暖的点滴回忆。
国际饭店在一排高楼里,显得特别不和谐。记得曾经门前路过,进到大门却是要拾级而上。
『复旦中学西部校区』
复旦中学,长宁区重点学校之一。今年起,一校两校区。华山路为走读制,这里则是寄宿制。从校门前走过,很少能听到喧闹的声音。曾经一度,我还怀疑是不是还没招到学生。
宿舍在马路对面,从教学楼的二楼有一横穿马路的长廊,可以通往宿舍楼。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所完全封闭的学校。
想看更多城市记录,欢迎关注城里❤
「保留所有权利,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