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被选入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本期末,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下学期古诗文的预习背诵。再次备课,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这首诗,突然有温故知新的收获,发现这首诗背后有深深的智慧。
一、原文
关雎
先秦 ·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贤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水草类植物。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思服:思念。
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芼:择取,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
三、赏析
这首诗被选作《诗经》第一篇,作为一首爱情诗,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一方面体现了爱情,婚姻的伦理道德,方面也体现了恋爱双方的一种智慧:恋爱结婚是两情相悦的过程,恋爱是心动不如心动的过程:
首先,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爱情的基础,首先是君子喜欢淑女,遭受拒绝之后,之后用“友之和乐之”的方法,让淑女喜欢他,这是一种尊重,也是高情商的表现,要达到两情相悦,心中又有明确的婚姻目的“好逑”,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间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玩玩而已的玩世不恭。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现出负责任的爱情担当,表现了社会的主流伦理道德,被历代的仁人君子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郎才女貌的般配,门当户对的合适, 在恋爱的过程之中,在相爱的过程之中,也是双方智慧和耐心的考验。“君子”在古代是兼有地位、才能和德行多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门当户对的理想结合状态。
再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双方相恋的过程也是双方情商和智慧的考验过程。比如一开始君子是“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当求之不得的时候,是“寤寐思服”地想办法,白天黑夜都在想办法,心动不如行动,办法想到了之后,君子直接“求之不得”时,退后一步,先“琴瑟友之”,做个朋友,再“钟鼓乐之”使淑女快乐。表面上看都是在体现男方的智慧,循序渐进地追求过程。间接的也体现了女方的智慧。我们对比《氓》之中的女主人公就显得比较急切和迁就对方。当男方忙已经发怒了,主人公还在迁就地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当男主人公没有来看望女主人公的时候,她已经动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作者也在告诫女主人公“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最终被氓厌倦、抛弃,他们的恋爱过程来看,女方的选择能力从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从一开始氓的出场“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垊出场就是个笑嘻嘻的人,就是一个占便宜的流氓。这样一对比,《关雎》中的君子和淑女的情商和智慧就高得多了,君子循序渐进的爱情攻式:“求之、友之和乐之”之中,有礼有节,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为他们的最终的美满爱情婚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首诗也常常在结婚的喜庆之中演奏,给人一种喜悦的气氛和智慧的启迪。
最后,诗歌所写的恋爱双方行为非常合符婚姻的伦理道德和智慧,这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美满婚姻的基础。《关雎》中的男女双方表现了君子和淑女的伦理修养,没有“野有死麇”之中的吉士诱之,动手动脚。也没有像《硕人》中,大事渲染女方的地位、容貌和出嫁的盛大场面来体现双方的门当户对,《关雎》是用道德、客貌和智慧来暗示双方的门当户对。没有《野有蔓草》那样对容貌的渲染,如“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中的淑女也没有《子衿》中的女主人公那样“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由此可见,女方的矜持不仅仅是女性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默默对男方耐心的考验,为未来的长远幸福奠定基础,像《氓》的“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这种智慧不仅仅可以运用在爱情婚姻之中,还可以用在政治之中,比如古代的《三顾茅庐》,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刘备要那么耐心地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什么要两次避而不见?长大了才理解:在那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刘备在访贤,也是诸葛亮在选主:“君择臣,臣亦择君”,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避而不见中,诸葛亮看出了刘备的诚心和耐心,是一个君主打大天下的必备心理素质。刘备也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之中看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这样的双方了解都必须是循序渐进的。由此可见,古人把《关雎》不仅仅当作一首爱情诗看待,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