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
善意的养育
听了《你好小孩》李小萌老师写的,给我感触特别的大,让我明白了,我们天天为了孩子焦虑不安,总担心孩子作业没有完成,孩子这个没有做好,那个没有做好,总结一点,没有做到善意,没有用一颗柔软的心来对待孩子,没有用语言和行为来引导孩子。
每当看到孩子没有写作业的时候,我们都是鸡飞狗跳、焦虑不安的,呵斥、吼孩子,根本没有用一种很坦然的态度面对这种状态,以至于我们很焦虑,孩子很磨叽,你说话干脆关闭小耳朵,面对写作业的事情——李小萌老师说:“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四五十岁了,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是不是不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呢?”
为什么不能用一种平常心对待这件事情呢?
在书中,小萌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非常调皮,老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教授”,教授在教室里根本坐不住,一天老师正在讲课,教授直接就走出了教室,但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老师问:“教授,你干嘛去呀?”
教授说:“你讲的太难听了,我出去。”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他出去不是说什么理由上厕所呀!而是说老师讲的不好,直接提出来,这就叫诚实,来教授,你上来讲五分钟。”
于是小男孩直接走上了讲台……
就这样,老师从一年级一下子哄到了五年级,最后,这个孩子成为了学霸。
不是说学霸就是最好的结果,而是说每个孩子成长的节凑不一样的,有的体育方面优势很强,而有的数学方面优势很强,每个孩子优势不一样,你要让他知道,他有他的优势,别人有别人的优势,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
樊登老师说: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一定要冲到第一名,自己有资料不给别人分享,总是担心别人比我们学的多,其实到社会上不是打败天下无敌手,自己高高在上的,而是需要合作,要有合作的精神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所以我们需要重刷认知,改变教育思维和教育模式,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月嫂,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多少学,在孩子十八岁前在农村干活,目的是陪伴孩子成长,小萌老师问:“那你老公很能赚钱吧!能养活一家了。”
她说:“哪里?穷的时候,银行卡里只有几十元钱,钱永远赚不完,但孩子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一次,孩子为了参加高考复习,把自己腿绑在凳子上,她从地里回来看到了,说:“孩子你这是干嘛呢?”
男孩说:“我复习功课总是坐不住,总是想要站起来,所以我就把腿绑在凳子上了。”
她说:“孩子,没关系,大不了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出去打工,不想打工咱还可以在家和妈一起种地呀!你喜欢哪个小姑娘,给妈说说,妈妈帮你去追去。”
男孩说:“妈妈,你能不能成熟一点呀?”
就这样,男孩考上了深圳一所大学,在深圳当了老师……
她的教育理念就是:我一定要让孩子开心,而我们呢?总是和孩子进行着战争,每天家里就是一个战场。孩子不开心,他能听你的话吗?你只有让他开心愉快了,他才会有自尊心,有了自尊心才有自律性,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见不得孩子开心,以至于也不能做个好妈妈。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需要反观我们自己,我出了什么问题,是我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解决问题。
晚上,同样因为大宝作业没有完成,让我焦虑不安,因为我的焦虑,而在家里吼大宝和大宝爸,嘴里说着这个故事,行为上却做着相反的事情,于是我在大脑里不停的想着书本内容,反观自己的行为,早起我变化了……
因为书中说:“小萌老师同样有发脾气的时候,毕竟我们都是人而不是神,而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情绪是因为什么……”
早起,因为周一路上比较堵,我说:“大宝,你是不是不希望妈妈迟到,妈妈已经迟到两次了,我们单位每个月只允许迟到两次,再迟到就要扣工资了,妈妈如果快要迟到了,会跑的很快,如果跑快的话有可能会摔倒,你那么爱妈妈,是不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经过我这么一说,大宝赶紧收拾,洗漱,很快完成了,这次比以前每次都快。
让我发现,当我变化的时候,孩子自然也改变了。
之前我是什么样子呢?你快点,要迟到了,再不走我不等你了,你怎么这么磨叽,快点、快点,全是祈使句,命令,控制,当我们成为控制型父母的时候,孩子是不会听的,并且关闭了两个小耳朵,而我们把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的时候,孩子才会开始体谅我们,会顺着我们说的去做。
所以早起,大宝忙完而开始催促我来,英语音频也听了,什么都没有耽误,那一刻,我真的很欣慰,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的认知,之前听了那么多书都没有学会,只会更加焦虑,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做到心中的爱、善良、有一颗柔软的心,这样为人父母就足够了。
李小萌老师还讲她有一个小的教育机构,有一个后门,专门给一些小孩设的,会有小孩偷偷的跑进厨房去,如果进去了,让老师不要吵小孩,会给小孩一些小点心,并且告诉他,不要告诉别人哦!让他感受到他被专门关爱了,这种幸福的感觉,小孩会在记忆里记一辈子的。
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体制都把孩子管理的规规矩矩的,包括家里同样如此,在这里提到了:不要设家规而要设行动指南,家规是必须遵守的,你违反了,说家规就是这样,不讲道理的,而行动指南是可以调整的,不要用很多规矩来束缚孩子,把孩子管理的服服帖帖的,这样是不对的,孩子就应该疯玩,释放自己,在学校得不到释放,在家同样得不到,孩子多压抑、多憋屈呀!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家就是放屁不用憋的地方。”
太形象了,只有自己随意释放的地方才能叫做家。
所以,不要做九十分父母,要做六十分父母,孩子高兴就好,不对了,适当引导,而不是谴责与训斥,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长大,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