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热议的电影《我的姐姐》在首映当天就破亿了。
电影中,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在18岁之前一直都是独生女,但她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公正对待。父母为了生二胎,让她装成残疾人;为了让她尽早工作,父母擅自修改她的志愿。
父母在安然上大学时生下了弟弟,却在她大学毕业不久,一场意外的车祸让父母两人都丢了性命。处理完父母的丧事后,亲戚们都聚在一起讨论弟弟的抚养问题,所有人都将这个责任丢给了安然。
“你可是他亲姐姐啊!”
“你是姐姐就必须...”
“他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长姐如母,你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把你弟弟好好养大。”
一下子,残酷的现实将她推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追求心中的梦想考研去北京,还是抚养压根没见过几次的弟弟,成了安然心中难以解开的结。
一直以来,由于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安然早早就被孤立。尽管安然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行动被父母看见,得到父母的认可,但父母的爱一直向着弟弟。在家里,父母有很多张和弟弟的合照,但翻遍整个房屋,却仅仅翻到一张安然自己的照片。安然的弟弟曾说过一句让我感触颇深的话:“我的爸爸和你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爸爸”,怎么会不是同一个爸爸呢?弟弟吃爸爸做的红烧肉,她只吃过爸爸做的“笋子炒肉”。弟弟说:“爸爸说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父母还催着安然将她名下的房产过户给弟弟。
从小不被父母喜欢的安然,一直听话孝顺的安然,在父母离世后还得背负着照顾弟弟的责任,只因为安然是姐姐,只因为安然和弟弟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一个“姐姐”的身份,却将女孩绑架起来,甚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电影中的故事,在生活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
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说,由于父母离异,四个孩子都没人养活,20岁的长姐已经打工多年养活三个弟弟妹妹,不堪重负。后来,姐姐想要跳河轻生,还好被民警发现,成功救起。
20岁,本是过着美好大学生活,谈恋爱交朋友,爷爷奶奶疼、爸爸妈妈爱的年纪,却因为父母的不负责抚养三个弟弟妹妹,不禁让人感到心疼。况且,哪怕是一对已婚夫妇照顾一个孩子都并非易事,何况一个初进社会的女孩去养活3个人呢。这个姐姐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她实在太累了,生活重压早已超过了负荷,一声姐姐,一生姐姐,为了当好“姐姐”这一角色,她不仅仅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持续的重担也让她喘不过气来。
当一个女孩没有选择地成为姐姐时,可知最后买单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的整个人生。因为做了姐姐,就意味着要还弟弟妹妹一辈子的债?小时候供他们读书,长大了操心他们成家立业。无形之中,操心弟弟妹妹们的事逐渐蚕食掉姐姐的时间、精力、金钱。而这,源于传统道德的绑架,源于血浓于水的桎梏。
然而,对于每个姐姐而言,在做姐姐之前,首先姐姐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其次,姐姐们才作为“姐姐”的身份,对弟妹负责,对家庭负责。
客观来讲,电影中的安然抚养弟弟是情分,不抚养是本分。至于最终她要不要抚养弟弟,电影结尾并没有告知观众安然最后的选择,而是以开放式的结局留白,供我们想象。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因此,每位观众都可以朝着自己倾向性的方向给出安然的选择。不管选择如何,都没有对错。
如果换成我是安然,我知道养育一个孩子很难,我也知道我有梦去追,但我既不会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也不会抛弃弟弟。电影中安然对姑妈说:“我要是养他,我这辈子就完了!”但我并不这样认为。生活本就是负重前行,成年人的世界很少有“容易”二字,就算安然不用抚养弟弟,也会有其他难题摆在她面前。
虽然电影中父母对安然有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弟弟是无辜的。弟弟在年幼时就失去父母,他也是可怜之人,如果作为姐姐不去给他关爱,呵护他成长,那谁还能给弟弟撑起一片天呢?谁能保证弟弟不会是下一个受害者呢?
因此,在我看来,想办法赚钱、照顾弟弟是安然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安然仍然可以准备考研,尽管这很难,但她可以坚持多次考研,去圆她的梦想。相信,所有的努力和坚持终会让她到达那个想要去的远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姐姐会有不同的选择。不管是哪种选择,如果发自内心,都勇敢去做。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希望每位身为姐姐的孩子,就算可能会面临大家的讨厌,也勇敢做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