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回老家与家人团聚。期间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感受到很多家庭,比如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和睦乡邻的家风非常值得称赞,但也有一些家庭陋习很多,如嗜赌、嗜酒如命。我观察了一下,两种家庭的孩子至少给人呈现的精神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积极、向上、快乐,后者则沉闷、忧郁......
如果再深入仔细观察一下的话,这两种家庭孩子表象不同背后是他们家庭的家风不同。
一个家庭的家风,则与我们做父母的息息相关。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岗位,居什么职位,有什么显赫的身份,但我们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通身份:为人母或为人父。
做人父母当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要做好父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初为人母人父,我觉得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切勿完全被工作压榨而忽视了子女教育。
趁着春节一些空余时间,阅读了《颜氏家训》的一些章节,感悟较深,于是将一些共鸣之处与大家分享。
1
教子要趁早—教育从小开始 ,越早越好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家训 ·教子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精神涣散 ,难以专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颜之推认为,年幼孩童处于“体性未定”的发展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认为成人应该利用这一良机,及早培养儿童良好的德行修养,有条件的还应在母亲怀孕时就进行胎教。他提到古代“圣王有胎教之法”,王妃们“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妃嫔怀孕到三个月时,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去,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都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
即便是普通人家没有条件对婴儿胎教,但“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否则,错过儿童教育的良机,恶习一旦养成,难以矫正,父母与孩子之间徒增怨恨,长大后的孩子有可能就是个败家子。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氏家训 ·教子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新媳妇要在刚过门时立规矩 ,孩子的教育要从婴孩时就开始。
颜之推认为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因为孩子刚生下来,离开父母不能生存,一切都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教他什么就是什么,也最起作用,最容易被接受。
2
教子要从严—溺爱孩子是一生的隐患,不能只爱不教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 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颜氏家训 一教子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 。该训诫时反而夸奖 ,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直至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 ,此时纵使鞭 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孩子要经历磨炼才能成才,这个道理似乎都懂。但现在家庭孩子少,父母忙,有些父母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怕孩子受委屈,不忍心看孩子受眼前之苦,该骂不骂,该打不打。颜之推说,这是“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不愿意严厉地呵责怒骂,怕伤了子女的脸面;不忍心用荆条抽打,怕子女皮肉受苦。)
他又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做父母的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并由此产生孝心了。)就是说,他很不同意一般人对子女只爱不教,只有父母威严,又有慈爱,子女才会畏惧谨慎,对父母产生孝顺之心。
3
亲子有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 一教子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对孩子要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密:骨肉之间要相亲相爱,不能简慢。如果流于简慢,就无法做到父慈子孝;如果过分亲密,就会产生放肆不敬的行为。
“狎”是亲呢,亲爱得没有分寸,没有规矩;“简”是怠慢,不周到,不细致。
颜之推认为,父母跟儿女之间,一方面要亲爱周到,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以过于亲密。
颜之推既提醒做父母的要跟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强调父母子女之间慈孝要周到,这是很全面的看法。现在的父母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好,要么就是跟子女太亲密,不注意尊卑,缺了应有的距离与礼节:要么就是漫不经心,关心不够。父母子女之间的种种矛盾与不和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个人感觉,在这一点上现在的父母特别是父亲不容易处理好,很多时候父亲过分与孩子近亲,过分轻慢的举动以至于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也丧失了父亲在孩子面前应有的力量和威严。
4
这几点虽然看上去都很普通、很简单,但是我们真正把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好、一以贯之并坚持下去,却并不容易。
教育子女的前提和根本乃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境界不高,却要教出优秀的子女来,恐怕很难。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惟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教育好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