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红霞
即使知道可以回放,我还是搁下手头的工作,来到河北文学馆的《读书荟》栏目,观看春雷老师的云直播讲座。
我对春雷老师的“认识”,是从他的一篇篇锦绣文章开始的。初见他,是在2015年原邯郸县宣传部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当时,他正从省城来到我的家乡——原邯郸县政府挂职锻炼,近水楼台,被邀参加,我们这些草根文学爱好者才得以一睹心中的偶像。记得那天,他为我们介绍了他的写作经历及写作秘笈,随意谦和,一如邻家大哥。意外的是,我还获赠了他斩获多项大奖的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我以为,他就在我的身边,我还会再度与他相遇。谁知,再见到他,是在几年之后的在馆陶举行的河北散文名作奖颁奖大会上了。这几年,虽未谋面,但我从微信、博客及各种渠道关注着老师。偶然翻起当时的合影,仍能回忆起与老师短暂接触的点点滴滴。幸运的是,他一篇篇热气腾腾、精美绝伦的纪实文章,不断满足着我日益挑剔的文学欣赏口味。
这样一位我敬仰的作家,他的讲座,我自然不能缺席。几个小时之前刚从武汉归来的他,坐在河北文学馆的演播现场,依然是那么神采飞扬、精悍干练。 《“四力”与中国故事》是他为这次讲座拟定的题目。“四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此,春雷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写作经验,用鲜活的事例诠释了“四力”的涵义,把这个看似抽象的名词变得具象、直观。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份独特的生命体验,都是一个随时可以融入文本的素材。讲座内容是从疫情初始,他接受中国作协赴武汉的采访邀请谈起的。在疫情初期,春雷老师也像所有的人一样,蛰伏在北方小城,在布满恐惧、迷茫、惊险、悲观等各种复杂情绪里,度过一个个心惊胆战的日子。接到电话,他有着半秒或者是一秒的迟疑,但还是在十几个小时之后,乘坐有关部门特别协调的高铁只身向那座城市出发了。他选择逆行而上,因为在那座霰弹一样的城市里,有金银潭医院,有张定宇,有肖思梦,有无数个与病毒赛跑而舍生忘死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他要搜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他要用心采访,用情书写,他要把经年不遇的疫情下的各色表情为时代、为社会留下。二十多年前,当时还是一名地方报纸记者的他,走进邯钢,体验生活,完成了成名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前,他冒着时时会被滚石砸伤的危险,走进汶川,深入灾区人民的生活,写出了《夜宿棚花村》。获“鲁奖”的《朋友》也是他实实在在把正定县城的每一个事件现场踩踏一遍的产物。驻邯钢,上汶川,下玉树,走正定,他“走出书斋,走进现场”,用双脚的抵达作为出炉一部精品的先决条件。这就是“四力”之一的“脚力”。
“四力”之“眼力”,更是一个作家创作的必要条件。一个作家,区别于常人的标志就是有着敏锐的感受生活的能力。春雷老师作为一名成熟作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去捕捉自己需要的东西,眼力劲儿不可谓不“毒”。在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南医院,在金银潭医院,他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找寻防护服包裹下的医者仁心,用一颗敏感的心体味着那种缓慢、凝滞的气氛,“像在月球上一样”,那种别样的震颤,是任何虚构和想象都取代不了的。在邯钢,他和工人们一起抽烟,一起吃饭,嗅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说不出的混合味道,听他们夜里发出的如雷的鼾声。在现场,他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金钱豹一样的伤疤”,是他形容炉前工人即使身有防护却依然会被飞溅的钢花烫伤的情景。他自言如若不是亲身感受场面,是难以产生这种感觉的。沉下心来,真正观察,是文学人的必备功课。
通过双脚的抵达,现场的观察,自然形成思考。这会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春雷老师谈到自己在创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和《朋友》时,是怎样经过思考,打开“脑洞”,把主题和时代联系起来,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甚至和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结合起来,揭示其内在规律。90后年轻人的担当精神一直是我们所担忧的。在武汉,在抗疫一线,春雷老师挥笔而成的《三月正青春》和《感谢纸尿裤》,让我们听到了90后在这场“战疫”中茁壮成长的拔节声。思考得相对深入、成熟,笔力的冲击力、震撼力会更大一些。缺少思考的创作,是文字的堆砌,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在文学创作中,一方面要有“发现”,最重要的是“表现”到位。“脚力”“眼力”“脑力”属于“发现”层面,“笔力”是“表现”层面。把“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特殊的思考和感受凝聚笔下,形成文本,是一个作家的责任。“笔力”的功夫主要表现在语言和结构上。仔细研读过春雷老师的很多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我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直到听到这个词儿,我才醍醐灌顶。对!是“干净”。“干净”是春雷老师所推崇和追求的一种风格,也是他对现场的每一位作家提出的要求。如果说语言是一种看得见的东西,就像春天,是姹紫嫣红的,而隐藏在其后的是太阳,是季节,是时序,这就是结构。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叙述结构。他建议写作者一定要有这种结构意识。在网友互动环节,就“如何把细节和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个话题,春雷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在现场采集到细节,经过深入思考,从一个合适的角度,选择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细节去打通,从而自然而然地表现主题。他还给大家讲述了在写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时提炼出的一个细节。时为邯钢老总的刘汉章,工作服上掉下一粒扣子,身旁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他缝制时,因为紧张,针滑落至地,刘汉章用笤帚扫地,找到了缝衣针。这个细节,一下子颠覆了钢铁工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傻大黑粗”形象,展示了他们细腻和柔软的另一面。
“其实,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着‘四力’,这是我们文学人,最直接,最有效,最给力的创作论。”春雷老师说。
春雷老师在写作实践中认真履行着一名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每一位文学人,当力行“四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