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曾经的龙头老大匈奴覆灭之后作为配角的鲜卑雄起,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成了新一代龙头老大。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惨烈,整个就是一部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史。
这个新的龙头老大可是牛的很,不同于被秦汉打怕转而西进的匈奴,这个新老大从未放弃过对中原的觊觎,直到南北朝时期,几乎一直占据着中原半壁江山。
到了东汉中期,鲜卑开始发迹,开始是大人其至鞬,其至鞬玩儿完以后鲜卑又出现了一个牛人,三国迷们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檀石槐。
人物档案:
姓名:檀石槐
职务:鲜卑首领
民族:鲜卑
生卒年份:公元136年-公元181年
享年:45岁
主要功绩:统一鲜卑诸部
我们就好好说说檀石槐的故事吧。檀石槐是鲜卑在东汉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东汉时期鲜卑在和东汉帝国的历次交迭争强的风浪中最了不起的一个弄潮者。
檀石槐的活动年代是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他生于汉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死于光和三年(公元181年),时年45岁。
据说檀石槐出生的时候颇有灵异。他老爸名叫投鹿侯,在当时该是一个附庸于匈奴的鲜卑小贵族。投鹿侯随匈奴军队出征,一去便是三年,回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家里多了个便宜儿子。投鹿侯自然是勃然大怒,于是询问妻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妻子是这么回答的“尝昼行,闻雷震,仰天视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产…”。意思是说她曾经在大白天走路,听到雷响,就抬头朝天上看,刚好有冰雹掉进嘴里,她就吞了下去,接着就怀了孕,十个月后生下孩子。
怎么样,能编吧,打死我也不信。投鹿侯自然不信,有听过吃个冰糕就生个孩子的吗?但看着这个小娃娃也是可爱,亲自下手杀了又实在是不忍心,左思右想下,一咬牙,投鹿侯纵马把这个小家伙扔到了荒郊野岭,意思是由他自生自灭。
这样一来,投鹿侯的自尊自是满足了。不过他老婆不答应。自觉理亏,当着丈夫的面无话可说,于是当投鹿侯洋洋得意地回来后,她就悄悄地叫了一个自己娘家的人暗地里把檀石槐拣了回来,并让自己的娘家把他慢慢地养大。
这个故事虽然由汉帝国的史官写成,却也多多少少的也反应出了当时鲜卑的一些社会情况。鲜卑的婚嫁制度和当时草原上的诸多民族类似,女子在未婚嫁前具有一定的性自由,但婚嫁则保持有掠女的传统。男子如果要成婚,一般是以先强抢为先,然后再以牛羊为聘礼,为妻家服役,服役时间一般为三年,截止后方可自由带妻子离去。综上考虑,檀石槐的出生之谜也不难理解了。
檀石槐既然出生不凡,行事自然也是与众不同。他一直生长在姥姥家,很小就勇敢健壮、富有谋略。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个其他部落的头人率众来侵犯他所在的部落,掠夺去了不少的牛羊。这个自然令檀石槐十分愤怒,他一人一骑地追了上去,居然所向无前,杀得敌人是落花流水,奇迹般地夺回了所失去的财物。一看这家伙这么厉害,部落中的人们对他的态度自然是大不一样了。都服气,深受众人敬畏和信服,干脆就推举他为大人,也就是首领,这样檀石槐就成为了这个部落的领袖人物。檀石槐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敢违犯。
然而,檀石槐的眼光却不仅仅只在他姥姥家这一个小小的部落。此后不久,他就在高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阳高县北边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下歠仇水(今东洋河)畔设立了大帐建立了王庭。檀石槐兵强马壮,非常强盛,然后想法和当时散落在草原上的其他鲜卑部落结盟纵横,东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领都向他归附。檀石槐此后带领统一的鲜卑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原来的地盘,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山川水泽和盐池都在其管辖范围。
当时鲜卑各部落其实也是蛮苦了,自从20年前其至鞬死后,鲜卑再也没能出一个可以领袖群部的人。这也就使得鲜卑在和南方的汉帝国对抗的过程中尽落下风,几乎就到了要被亡族灭种的地步了。此时有人振臂一呼,自然是人心大快,一拍既合。于是,一夕之间“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苍茫大漠,祁连巍峨,竟全成鲜卑牧羊纵马之地,檀石槐的声势实在是一时无两。
有力与斯,檀石槐的气量放的更远。这个时候他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草原上纵横曲折了,他的兵锋转而南下,直指北疆业已歌舞声平20余载的东汉帝国。
公元156年,汉永寿二年,檀石槐亲率鲜卑骑兵三四千骑进犯帝国的云中郡。至此正式拉开他和帝国的拉锯战。
公元158年,延熹元年后,鲜卑多次在长城一线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骚扰,帝国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
汉桓帝对鲜卑的长期侵犯感到忧虑,但又无法控制,于是派使者带着印绶,打算封檀石槐为王,并且与他和亲。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对东汉缘边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为厉害。檀石槐将自己管辖的地区分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直至辽东,连接夫余、濊貊等二十多个城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个城邑,为中部;从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乌孙等二十多个城邑,为西部。每一部设置一名首领管辖。
159年,汉延熹二年,鲜卑攻进雁门关,杀帝国边防将士数百人,大抄掠而去。164年,汉延熹六年夏,鲜卑千余骑袭扰辽东属国。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夏天,檀石槐分派几万骑兵进入东汉沿边的九个郡,并且杀害掳掠官吏百姓,于是东汉朝廷派张奂进攻鲜卑,鲜卑人这才出边塞离去。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八月,汉灵帝派乌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发,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由云中出发,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匈奴单于由雁门出发,各自率领骑兵一万多人,分兵三路出边塞,深入鲜卑国土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令东、中、西等三部首领各自率领部众迎战。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自带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汉军战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说到这三军的将领,这里有值得提一下了,这个就是云中一军的主帅田晏。田晏本是帝国的护羌校尉,因为触犯了刑法而被夺官削职,这个本无可厚非。但糟糕就糟糕在此人官瘾极大,为了继续在宦途上发展,他努力巴结当时的中常侍大宦官王甫。王甫也该是吃了他不少好处,是以在灵帝面前极力主张出兵,并请灵帝以田晏为将。
呜呼哀哉,当为将者把一国之战作为自己晋升的捷径的时候,这个将者所率领的部队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檀石槐得知汉军出击的消息之后,不慌不忙,他令自己的三部军马各自出击,半路上截得汉军就是一场大战。可怜汉军,将也不将,君也不君,“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十七八。”实在是场残败。
战后,三将自然是“三将槛车征下狱,赎为庶人”,可是鲜卑之祸更是不可解脱了。边境是“缘边莫不被毒”,欲用蔡邕的计策也失了人心,灵帝追悔莫及。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当时鲜卑人口日益增多,农业、畜牧和射猎都满足不了百姓生存,檀石槐于是亲自巡视,他见到乌集秦水有几百里宽阔,水不流动,水中有鱼,但没办法得到鱼。檀石槐听说倭国人善于用网捕鱼,于是向东进攻倭国,俘获一千多家的倭国人,将他们迁到秦水边居住,要他们捕鱼,以弥补粮食不足。檀石槐此举促进了鲜卑的社会发展。但由于当时形势所限,鲜卑尚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可就在这个时候,对于大汉来讲万幸的事发生了,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万恶之源檀石槐居然死了,时年四十五岁,他的儿子和连继任首领之位。汉帝国实在是幸运之至哈。即便是时隔多年,为帝国写史的史官在史书中亦如是战战兢兢的写道“而灵、献之间,二虏迭盛。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其时帝国的狂喜,实在是可见一斑了。
檀石槐死后,他的家族尚闻名于汉帝国好长一段时间。但他一手创立起来的鲜卑大联盟却在他死后不久就土崩瓦解了,又分裂为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鲜卑联盟瓦解的因素有很多,他的儿子作为继任者和连能力不及檀石槐是一个因素,但更加主要的因素却是在鲜卑联盟的性质本身。在当时的条件下,鲜卑各族的生产力十分的低下,农业、畜牧业经济都不发达,虽有逃离的汉人的补充,但毕竟时间很短,不能从根本上对此做出重大的改变。因此,人口的剧增以及对于财富的渴求使得鲜卑各部之间除了军事联盟之外,并无过多经济往来。加之政治上除以军事掠夺为目的的战争协作之外,组织上也较为松散。檀石槐的三部并立看似优美,可实际上也是一种妥协的表现,三部之间相互之间关联的纽带不过是檀石槐本人的强大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是以人死国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倒真是想仔细的看看檀石槐的死因,在45岁的盛年就去世了,难道真的就是汉朝的天运使然吗?还是别有其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