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神奇的夜晚。
刚刚下过一场雷阵雨,窗外吹进来的风,伴着花草和泥土的芬芳,格外清凉舒爽。听课的过程也是美妙的,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给我们展现了大概念下的新型课堂!深刻感受到什么是“置身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这种基于教材,基于主题,基于生活的多学科的融合课,让人耳目一新!
关于学科之间的融合课,其实我们也进行过粗浅的尝试,我校是东北地区的满族撕纸的传承校,张焰老师是吉林巧姐,满族撕纸的传承人,所以我校特别重视撕纸课程。我是语文老师,我俩也尝试上过一节《西游记》的融合课,张老师领着孩子们撕出自己喜欢的西游人物,将抓特点,会夸张的撕纸技法教给孩子。我领着说出这个西游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在书中的的故事,最后写出人物故事,效果也不错,孩子兴趣特别高。但像昨晚课程里的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融合,形成完善系统的融合,我们还差得太多了。
关于融合课,我也查了一段资料,和大家分享:
就像在一座茂密的森林中,除了有一棵棵参天大树之外,还存在着小草、野花、土壤和细小的微生物等等,这一切相互依靠共同构成了一个树林。知识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为的将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的独立学科,学科之间没有联系,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破碎的、片面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将原本失去联系的各个学科之间重新建立起应有的联系,重建合作的关系,主动去构建知识间的这种联系,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利于扩大人类的理解力,扩大人类的视域与思想,知识之间本应是联系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则是促进知识之间联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可见,融合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所必须。
“融合”二字肯定不仅仅是指选择一个跨学科的话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是内容上的融合、形式上的融合、理论上的融合甚至包括教学目标的部分融合。思思老师今天讲的融合,就是无论是教学内容融合还是理论融合都达到预设目标,学科知识的有效串联与巧妙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持续性的理解,没有生拉硬拽之感,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
可是看到留的作业,犯愁了,思维导图的作业感觉好难,这样高大上的东西我能做出来么?忐忑之余也生出了好胜之心,立刻下载了幕布APP,先看如何使用的说明,再一步步操作,第一步是做出来了,可是下一步,如何分成三部分,这个分叉,怎么也分不出来!按遍了所有的功能键,也不成功,有点泄劲了,这个夜晚在郁闷中结束了。
大清早又开始反复操作,无意中点了一下词条前边的小圆点,竟然可以分叉了,关键的按键原来隐藏在这里,问题解决了!这心情顿时艳阳高照,技术果然就是用出来的!
思思老师设计的课是关于蚕宝宝的,我就翻阅教材,四年级科学中有关于蝴蝶的内容,就结合此课设计了我的思维导图,运用还不够自由,精髓尚未学到,还处于现学现卖阶段,不过已经迈出了通往胜利的第一步,今后在学科融合方面已经有了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感谢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成长总在不经意间,不逼迫自己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