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觉得孤独竟是生命的必然,每个人都是质数列中孤单却特别的存在。或许,说不上特别,也就算个普普通通,再或者说,用"普通"都夸张了些。我们都是那孤独的质数,我们都承受着质数的孤独。
————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
科学家在海底探测到新的频率,追踪后发现是一只鲸鱼发出的声音,但是这只鲸鱼却和其他鲸鱼不同,原因是它发出的52赫兹的频率和其他鲸鱼都不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因此其他的鲸鱼无法接收到,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她的频率一直是与众不同的。
“也许,她在等待另一只鲸的出现,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多年过去,另一个研究团队在多年后头一次捕捉到了符合它模式的鲸歌。而且,是在两个地方同时。
一次检测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这意味着希望。也许52Hz终于找到了同样歌声的另一个自己。也许它其实一直是特殊鲸群的成员,只是喜欢时不时单独行动。甚至也许,在二十年的漫游之后,它把自己的歌声教给了其他的鲸。也许它将不再孤独。
鲸会觉得孤独吗?人所谓的孤独又到底是什么呢?
鲸鱼Alice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陷入一种孤独之中,以前说起孤独是矫情、是无病呻吟、是一笑而过的漠视;现在却能在某一个瞬间感同身受到孤独的降临,那一种不能言说的无力感。科技的发展速度让我们变得没有距离,但孤独感却在无限放大。
饭桌上,酒过三旬,一个微醺的朋友突然开始哭,哭诉自己现在每天被工作填满,有空闲的日子也不会想去主动联系朋友,因为翻开电话本却也不知道该联系谁,通讯录里好多联系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应该找谁倾诉,放下手机就感到被世界抛弃,想找朋友倾诉却把一肚子心里话留给自己消化。
《海洋之歌》
害怕自己怀揣的热情被浇了冷水,害怕对方不喜欢自己的话题,害怕会不会打扰到对方,小心翼翼。不想让自己失望,不想有这种失落的情绪。慢慢的把自己与外面隔离开来,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主动联系别人的习惯了。
孤独是下雨的时候,别人等伞,你等雨停。
当然,你大可以有不用撑伞雨中狂奔的洒脱,但是到家之后脱掉湿漉漉的衣服的时候滴答在地上的水声回响,一滴一滴声音都是如此清晰。
孤独是一个人在家午睡的时候,如果一觉睡到六七点,天朦胧黑的时候醒,会有被整个世界抛弃了的感觉,空荡荡的。
孤独在某一个瞬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夏目友人帐》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渗透在文章的每一个字里。孔乙己常对人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其实并不是他在炫耀自己的学识,而是他在小心翼翼的问着“你愿意跟我交朋友吗?”,可是没人会认真的听他说话,也没人回应他。最后他的真名都没被众人记住,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大伙嘴中甚至连笑柄都不是了, 因为大家已经忘记他了。
闰土是孤独的,再次见到童年玩伴时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当他的态度恭敬对童年玩伴叫着“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的时候,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最近看《侏罗纪公园2》,里面有个镜头是火山喷发,恐龙们都狂奔逃生,在最后有一个恐龙没有逃出来,看着渐渐远去的船发出一阵阵哀嚎,声音孤单且凄凉。
镜头渐渐拉远,恐龙慢慢消失在火海里。
看到这个镜头眼泪就流出来了,好像一瞬间对那种感觉感同身受。
《侏罗纪时代》
其实孤独可能是人生的常态,只有自己一人时,才能与自己的心对话,此刻也是心灵最宁静,最为饱满的一刻。没有必要为了消解孤独而去勉强自己融入大群体,在孤独的期间,不妨慢下来多思考。
幸运的是孤独也有共鸣,就像是频率52赫兹的鲸鱼也找到了同伴。在自己人生的轨迹中坚持自己,总会有属于你的陪伴出现,一起走出孤独。
图@grafolio_official
当你感觉孤独的时候看点书吧,你会发现读一本书会比出去勉强让自己融入群体充实的多。
书中有温暖、治愈、也有万千世界呈现在你眼前,拓展视野,知道在世界上不止一个这样的你,并不是异类,只是在等一个和你步调相同的人出现。
因为孤独选择看书,你会发现看书可以消解孤独。
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
你关注我时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