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那些事
20年末,合肥楼市火爆,开发商拿地烫手,全款+关系,半夜开盘,现金号头。二手房东更是傲娇的可以,临时爽约,现场涨价,小区"价格委"护盘限价,令人瞠目结舌。房子,那些事,每个人都能记上几件。
上小学时,还是万种表格都要填"成分"的年代,随父"中农",心里却羡慕大多同学"贫农",但更不明白的是母亲"工商业兼地主"那么长的一串意味着什么。"地主",总与恶霸二字相连,于是矮矮胖胖的外公,怎么看都是那么一个标准的地主形象。直到敢把成分公开放嘴边说的时候,才知道就是在城里做生意的姥爷,挣钱去乡下置了地盖了房,才得了这一名号。
97年父母老房拆迁时,记得没有房产证,好象有土地证,也不是证,就是一张三间房土地批复的纸,文革前的。三间地因邻居占了半米,只盖了两间,那大半间便留了通道,葡萄藤爬满架,夏日,紫噜噜地一串串,成了儿时美好的记忆。墙,板打土墙,坡屋面,半截红瓦半截草,据说都是父亲从老家拉来麦草,木头,叔伯堂兄们帮盖起的。院子很小,父亲却砌了个花园,种满了花,也是周边邻居,那片老屋中唯一能称上花园的小园子。修修补补住了20年,直到89年,才翻盖了楼房。房子高了,亮了,娶进嫁出,那时不觉得是房“产”,只知是家。
房改、城镇拆迁,农村征迁,房地产便千树万树梨花般地开了,到如今,因房造就了拆二代,因房逃离北上广,因房成就了炒房团,因房诞生了一系列政策。有人说是经济支柱,有人说是怪胎,但它就真实存在着。人们感叹着,嘘吸着,懊怨着,狂欢着,因为它成了商品、资产、身价、具备了金融属性的特殊投资品。
世事变迁,沦海桑田, 中国人,骨子里对房和地永远有割不断的情结。买地置田,建院造屋,为了一个家,为了一片瓦,百折不挠。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