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妈妈能送给宝宝的三个礼物,今天写爸爸能送给宝宝的三个礼物,分别是:责任感、生命力和爱她的妈妈。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是阳刚形象的存在,在性格气质里对应的就是坚毅和责任感。如果说妈妈像是温柔的大地,那爸爸则是广袤的天空,赋予宝宝可以飞翔的力量。爸爸在家里意味着坚实的臂膀和依靠,给予宝宝最充分的信赖感。如果爸爸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树立起敢于担当的形象,会有助于建立宝宝的自信心和坚强的自尊、对权威的尊重,以及不懈地追求目标的能力。
一个自私懦弱、逃避责任的爸爸,会让孩子潜意识地蒙羞,虽然表面上来说,宝宝好像懵懵懂懂的并不完全理解这样的概念,但是对他们深层次的性格塑造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父亲形象的认同,还将直接影响宝宝将来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正是如此,做妈妈的也有必要帮助爸爸在宝宝心目中树立形象,尤其是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斥责、贬损爸爸;哪怕爸爸确实有做得让你不够满意的地方,也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埋汰、说爸爸的坏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小的时候,爸爸就是每个宝宝心目中的英雄。如果你将宝宝的爸爸说得无用无能、一无是处,除了把他贬低得狼狈不堪以外,其实还是对宝宝深深的伤害,带给宝宝内心深层次的羞耻感。破坏宝宝对爸爸形象的认同,很容易导致宝宝漠视长辈和权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叛逆;而爸爸本身责任感的缺失,也是很多宝宝自卑敏感的深层次原因。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承担起更多责任,这是每个爸爸都能送给宝宝的礼物。
爸爸能送给宝宝的第二个礼物是生命力。我所说的生命力指的是爱运动、爱劳动、勤于思考和行动等“生命的活力”,体现出来的是对生活的热度。爸爸是培养宝宝勇敢、坚强、有毅力和有活力等性格特质的最好榜样,这是妈妈所无法替代的角色。但有点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爸爸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地打游戏、或者歪在沙发上懒洋洋地看手机。他们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以赚钱养家为理由,将照顾宝宝的绝大部分任务扔给了妈妈,自己变成了偶尔过来逗孩子发笑一下的甩手掌柜。由于缺乏与孩子的互动与沟通,爸爸这个角色沦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模糊的、背景般的形象。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里跟爸爸一起去做的那些活动,是不是都变成了最愉快的回忆?宝宝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只有一次,长大了就不会再回头。所以爸爸们,把宝宝的出生当成是激发生命力的最好契机吧!放下手机,重新找回你们的活力和热情,带宝宝一起打球、爬山、跑步,累坏了直接坐在地上喘气;带宝宝一起修理水龙头和坏了的门锁,让她在旁边给你递工具;带宝宝去捉泥鳅、抓知了,有机会的话爬一下树⋯⋯让宝宝见识什么是真正有活力和有气概的男子汉,让小男孩长大成为像你一样坚强勇敢的人,让小女孩长大以后相信自己也可以找个像你一样的丈夫,这就是爸爸们送给孩子的礼物。
爸爸能送给宝宝的第三个礼物更简单:爱她的妈妈。这原本就是宝宝还未出生之前已经在做的事情,说起来简直毫无难度,只是生活的琐碎和日子的平淡,或许让很多人都差点忘了初心而已。曾经刷遍朋友圈的文章《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得到了很多人的转载和分享,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和睦对于宝宝成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在我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我父母经常吵架,这一度让我觉得很苦恼、很受伤、很无助,甚至非常排斥和恐惧结婚,不想生孩子。幸运的是我有机会接触到萨提亚心理学和家族系统排列方面的知识(如果有和我一样曾经困惑的人,可以看看海灵格的《谁在我家》、《爱的序位》、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这几本书),从而渐渐完成心灵的疗愈,能够逐渐理性地看待我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从心底里真正拥抱和理解了父母当时的很多行为,并且更加成熟和理性地去爱我的爸爸和妈妈。但是这个过程非常不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像我这样的运气和机缘,去深深拥抱内心深处那个曾经哭泣的小小自己。有更多的人是在不断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仿佛在重演上一代的命运,在争吵、打闹和冷战中,一次次确认父母的行为在潜意识里的投射,折磨最亲近的人,同时将原生家庭的伤害继续带给下一代而不自知。
爸爸能给宝宝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爱她的妈妈,对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太清楚爸妈吵架时吓得躲在被子里哭泣的无助、害怕爸妈会离婚的恐惧,担心妈妈会弃我们而去的绝望……一个和睦的家庭绝对是宝宝心目中最大的幸福,爸爸爱妈妈是让宝宝感到很骄傲的事情。看到爸爸对妈妈很好,宝宝会很高兴,因为宝宝的生命基因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父母的和谐会大大增加宝宝的自我认同感、让她自信,有安全感。所以爸爸能给宝宝的最好礼物就是爱她的妈妈,这是宝宝之所以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前提和理由,也是宝宝内心幸福感的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