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完人”曾国藩英雄谢幕之后,曾家后世子孙依然能够“江山代有才人出”,固然与其后辈子侄本人的资质有关,然而与他们恪守曾公留下的家训亦有着至关重要的因素。曾国藩的一生成就其实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句话。
一曰慎独则心安。
慎独,这个由庄子提出的概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成了古人修身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说到“慎独则心安”,对于他人而言,这是一种坦荡;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心安理得。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不仅仅是在一群人狂欢时的言行一致,更是一个人的孤独时,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起挫折。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曾公将慎独作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曰主敬则身强。
何为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在貌,属于对外,例如接待宾客,我们要做到谦虚、严肃、恭谨,至少要做到泯然无嫌(表面上没有嫌隙);在心,属于对内,例如宗祠祭祀,我们应当做到守敬至纯,可谓是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所以说内心的端庄正直方为敬。
而主敬,就是要求我们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心有所主。内心有所敬重、畏惧,心便专一而不为外物所诱惑,这样遇事我们便能游刃有余,身心自然强健有力。
古人都说身心国家之事,这里的身便是修身,如果能做好主敬,何愁身心不强呢?
三曰求仁则人悦。
仁,是仁爱,是推己及人的心态,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豁达,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有仁爱之心,对己,我们应当是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对人,我们应当宽宏大量,宽恕待人。这便有了儒家对待人际关系时所说的“忠恕”,即“尽己为忠,推人为恕”。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心态。
当一个人拥有了仁爱之心,如范文正公那般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豁达待人,以仁爱处世,那么何愁心无挚友,又怎么会没人追随呢?
四曰习劳则神钦。
习劳,是身体力行,是劳作,也是勤劳。这句话是说:辛勤劳作的人,能让神仙都钦敬。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诚如曾公在家书中提到的“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所有壅滞,必有通时。”农民的技艺便是耕耘种植,商人的技艺就是屯仓积货,若能身体力行,又怎么会没有好年景呢?
为什么说“少年富贵大不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富贵子弟,不营一业,而锦衣玉食,这是不能长久的。
所以说: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只有努力做到辛勤劳作,才能成为那个人神信赖之人。
曾国藩的这四条家训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这里面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道家刚柔并济的处世之道,曾家后世子孙因为恪守这几条家训,才保持了曾家的长盛不衰、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