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我们班发生了一件有争执的事情,我提出了我的意见,一个孩子义正辞严地是我说,“你又不是主班老师。”
当我反复去回想那孩子当时的语气和表情,我心里的沉重感越来越强。这并非是因为孩子的话伤及了作为助理老师的我的尊严,而是因为它让我看到成人的态度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生根发芽,即使这种态度在大部分人心中是无意识的。
权威感是华德福主班老师自我认知感之核心。这在培训学习中被明确提出,也实际的学校生活中被所有人共同强化。中国人很能理解“一山不如二虎”,所以在一个教室里,主班老师,助理老师和科目老师,显然,主班老师便成为众星拱月的月,马首是瞻的马。
最近,我被确定成为下一个一年级的主班,但我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一顶名份的帽子戴在你的头上,又或是穿上了一件衣服,然后,就不一样了。也许,会有更多的话语空间,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比如就某事征求意见。
“主班老师”就像是一个名位,在(中国)华德福学校,这一名位的价值被所有人一起推崇到一个新高度。我很理解这一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实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是在学校生活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一种被异化的权威感,或者说一种走向权利感的权威感。
这让我想到“阶层”这个词。当所有的人对岗位价值有了孰轻孰重的称量,阶层便产生了。大家无意识地认为,主班老师是学校教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力量,当事人或许也会这么认为,也许。于是,一个班级的孩子便成了主班老师的孩子。而家长在选择一所华德福学校的时候,更多地去考察主班老师是谁。
我所担心的是,被众人过度尊崇的“名位感”“权威感”,会让主班老师强化他的自我感,说到底,一个人当然需要自我感,但是若过分执着,它便是一种捆绑和束缚。从另一个角度,来自众人的殷切期望,何尝不是对其本人能量的掠夺?毕竟,世间无完人,有什么事是可以凭一人之力呢?
权威感和权利感的距离在哪里?我想起了《狮子王》的这部电影中的一幕:当狮子王出现在山峰之巅,草原上所有的动物们欢腾着,跳跃着充满喜悦地臣服于其下。令它们臣服的不是狮子王的名位和权力,而是他从内而外散发的品质,仁慈和公心,坦荡和力量。
权威感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力量,它来源于个人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和品行。我们常常发现,那些让我们崇敬的权威,他们是如此的谦卑,他们是如此地具有平等心。而与此相反的是,权力感是由外而内的,它多少与外在的身份地位相关,就像是一个附属之物。
有位很有经验的华德福老师对我说,在对即将入学的孩子进行一系列的面试,访谈和测评后,你应该与所有的老师一起来讨论,听取每位老师的意见,共同作出决定。因为班级的孩子,不是主班老师一个人的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一样,不仅仅是主课,以及主班老师的个人品质在影响孩子,所有的老师,学校里所有的人们,言行举止,如何相处,如何沟通,如何在看不见之处,在无意识层面,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环境,文化,在我看来,这是更为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