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的这本书并不好读,起初我是想找本短一点的书,争取早点看完好用1.5周的时间读50万字的《枢纽》,没想到这本书有点晦涩,要说信息密度,倒也不是太大。我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威尔逊写作风格,第一次读他的书是《知识大融通》,那个读得之艰苦,前100页就花了我三个小时,还没看懂。后来我在一个群里看到“采铜”先生也在抱怨,还附和了一下。另一个是翻译问题,原来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翻译家、翻译大师这种说法,不就是查个词典吗?后来才知道,翻译工作对于翻译者的素养要求非常高,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有语法上的,不信你去对比张爱玲和余光中翻译海明威的作品,大师也有高下之分。总之,优秀的译者,是能化艰深为易懂的。
作为一个人的困境
威尔逊一开始就提出了两大困境,从生物性出发。
无法超越的遗传性
一切物种,包括人,始终跳脱不了遗传史所创造的种种规则。一个物种可能有广阔的选择方向和智力进化的潜力,但始终不能脱离环境获得某种进化方向和进化目标。
如果大脑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甚至特定的美学判断和宗教信仰的能力,也都必然产生于上述机制。它们或者是对古代人类进化环境的直接适应,或者至多是由更深刻、更隐蔽的各种活动所派生的结构,这些活动曾经是在更为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下具有适应性的。
这段话已经被我改得更易读一点了,但还是有必要用人话说说他的核心观点:可能你自以为是的崇高的情感被釜底抽薪了,比如宗教,一切都可以被还原为生物行为。
智力的形成,智慧的降临,等等,不管有多少诗人热情歌颂,其实,底层逻辑只有一个——为了基因的生存。
要说这个也不是多悲观,首先,选择太多,人反而不知如何选择。其次,人不正是擅长在有限中实现数不清的自我超越吗。
必须认同生物天性
理解了前面,就不难理解,人类大脑的出现也不过是有利于基因延续,那么你大脑中那些先天的潜意识压抑力和动机,会深刻地、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的伦理前提,人类道德就是从这些根源如同本能一样进化而来。
如果理解正确,科学必然会进入各种人类价值意义的领地,对所有的伦理主张进行一番很不轻松的探查。
最后,你不得不做出选择,关于那些前述潜意识压抑力和道德动机,哪些应该服从的?哪些宜于削弱或升华?这些原则方向正是人性的核心。
也正是这个核心,使我们与人工智能相区别。总有一天,我们将被迫表明,希望在自己的存在中保留多少人性。
遗传的力量
遗传到底有多强,只需要一个例子。你说一个人学会交配需要多长时间?学习量子物理呢?
交配这种事,属于有倾向性的学习,因为有利于基因遗传。
从逻辑上讲,有倾向性的学习是在生命周期的某些转拆点上形成的,在这些转折点上,人们固执着最深刻的感情。例如,人类有制造各种分界线的强烈趋势,每当越过这些分界时、他们就在形式上从一种存在过渡到了另一种存在,文化精心设计了各种过渡仪式——入会、婚姻、坚信礼以及就职典礼,这些仪式可能仍受着隐蔽的生物性原动力的影响。
宿命论与自由意志
我还是先来个比喻吧,宿命论者会说:人终有一死。反对者会说,我有自由意志,能决定自己怎么死。
到底哪个对呢?都对都不对。如前所述,遗传的威力很大,遗传的框架你逃不脱,那么你一定会在某个边界之内。但是在此边界中,具体无法预测。
这就有点像相对论和量子论,无法统一,宏观上要用相对论,微观要用量子论,微观的本质就是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
但是,即使在更小的、仍然是未知的程度上,只要我们对人性有足够的知识,仔细研究了社会历史及其物质环境,也可能对人类社会的行为作出统计学上的预测。
因为,遗传决定性限制了未来的文化演化的途径。注意,只是限制,不是决定。
人类的社会进化是沿着双重继承轨道向前发展的,文化继承和生物学继承,文化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和非常迅速的;而生物的进化则是达尔文式的,通常是缓慢的。
于是,撕裂产生了,我们的生物进化跟不上文化进化。这是现代人普遍的躲不脱的一个问题。当然人类不会不闻不问,人类于是出现这样一种倾向:他要阻止这两个进化轨道之间出现太大的差距。
奴隶制的衰败就是一个好例子。
奴隶制几乎都有相同的兴亡过程,往往开始于传统的原始生产方式解体之时,通常,这是由于战争、帝国扩张、主要耕作物的改变等而引起的。许多自由的贫苦农民迁徙到城市中或新开辟的殖民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资本都落入富人的垄断之中,而城市劳动力却紧缺,领土扩张把别的民族变成有利可图的奴隶,暂时解决了经济问题。人的特性决定他们不是工蜂或兵蚁,奴隶会维权,接着受到镇压,死的人多了,整个群体繁殖力自然下降,越下降越需要更多奴隶,以及越来越有权的监工,逐步升级之后,这个制度便慢慢走向衰亡。
前面主要把书中的基础知识介绍了一下,接下来是具体应用层面的。
你为什么会有身份危机
还是因为人的生物进化跟不上文化进化。原始狩猎-采集者只须在几种可能的角色中扮演一两个非正式的角色;而工业社会中的文明人却必须知道怎样从上千个角色中挑选十多个,并懂得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一套角色去取代另一套,甚至还要懂得一天之中什么时候应扮演什么角色,文明人就这样从事着医生、法官、教师、招待等各项职业,不管他心里实际怎样想,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出了差错,别人就认为他缺少头脑,不可靠。
每天的生活就是由扮演自己的角色和多少进行自我表现这两种企图构成的,在这类紧张状态下,我们甚至无法精确地定义“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演得不好,难免焦虑;演得越好,越是迷失。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城里人念旧,渴求回到过去那种单纯的生活方式中去。 当然,他们只是说说而已。
人为什么动不动就暴跳如雷
也许有人觉得自己很冷静。这不过是如今文化压抑和教育的结果。我们现代人,不冷静,充满攻击性,才是真性情。
人类攻击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是可以预测的。这一概念与生物进化理论相吻合,也应能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先天-后天问题的双方都能接受,一方面,攻击行为的铤而走险的形式,如战争行为、犯罪攻击行为等,的确为后天学习所得;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学习是有先天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先天因素使我们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敌意。
为什么?
因为文明产生于好战的民族。早期,和平的采集-狩猎民族被驱赶到偏远地区,逐渐地消亡或者同化。只有那些好战的族群,其成员的遗传倾向更能产生竞争性强的文化,这个族群的人的基因才能延续。所以,我们都是好战分子的后代。
注意,人类攻击性既不能解释为天使的瑕疵,也不能解释为兽性本能;它也不是恶劣环境的病态产物,人类在面对外来威胁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本能,以几乎失去理智的仇恨反击外来威胁,进而战胜威胁,确保自己的安全。这很可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们给遵从这些法则的人们带来一定的生物优势。
人的性活动为什么这么怪
大多数动物的性行为都是机械的,很少有性交前的抚爱,更别说获取快感。
人类的性活动从各方面说都得付出很高的代价,充满了风险,两性生殖器在解剖学上的复杂性,使它们易患致命的宫外孕和性病等,求爱的时间超过了传达信息的基本需要,做爱的时间更是如此,这即消耗能量又带来危险,因为越是冲动,就越容易被对手或敌人伤害。
总之,性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进化论功利,这还没有考虑有性生殖必然带来的遗传损失,无性生殖的后代都跟亲本完全相同,而对于有性生殖,如果性伴侣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后代的基因就有一半是外来的,此后,基因投资还将每代损失一半。
为什么?我先不说,因为正在读一本小书,贾里德.戴蒙德的《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后面一次讲个痛快。
人的自私为什么这么大用处
严格讲,人类的利他行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类利他冲动可以是非理性的,纯粹是为别人的,这种利他行为者不企求相等的回报,也就是“无条件”利他主义。相对的是“有条件”利他主义,根本上说来则是自私的,这种“利他主义者”期待社会能报答他自己或他的近亲,他的优良行为是经过老谋深算的,常常是有意识的。
那两者比例如何呢?
威尔逊对人的“无条件’和“有条件”利他行为的相对比例,比较乐观。他同时认为人似乎是很自私和善于计较得失的,足以不受什么限制地实现更大的和谐和社会的自身稳定。
是不是很矛盾?有点。不过在威尔逊看来,真正的自私,只要服从哺乳动物的生物性限制,恰恰是产生几乎完美的社会契约的关键。
这样看,如果利他主义是纯粹单方面的奉献,亲族和部落的纽带会相应地牢固持久,这种忠诚献身的长链由于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打断,久而久之会结成一团,最终使文化纠缠在其中,再也不能发展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保存中等大小的社会单位,即扩大的家庭和部落,成了至高无上的目的。
我们所见的正好与此相反。世界正在走向万物互联。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只是滚滚长江里的些许逆流。
人为什么会信宗教
存在即是合理,宗教不仅存在,势力还那么强大,宗教到底有什么好处?因为,宗教这样一种心甘情愿的驯服,能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好处。
人类社会行为的极端可塑性,既是一种长处,也具有某种危险,如果每个家庭形成它自己的行为规范,那么整个社会势必分崩离折,混乱不堪。
为了对抗自私的行为,为了对抗高等智力和个性的破坏力量,每个社会都必须使自己规范化,从大体上说,任何一套规范,都比完全没有规范好,由于各种武断的规范,社会组织就容易变得效率很低。
宗教活动最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身份的确定,在个体天天所经历的、使人晕头转向,混乱不堪的事态发展中,宗教给他以明确的地位,使他在努力奋斗的群体中,得到一个无可置疑的成员资格,而这一点,使他得到一种与他的自身利益并行不悖的生活动力,他的力量也就是群体的力量。
我们看到,当下宗教的阵地不断失守,科学的大旗插遍以前属于宗教的领地。但科学能取代宗教吗?不能?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出的人类的两个困境。
宗教的没落,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规范的丧失,关于人类处境更深的孤立无助之感,以及向自我的收缩和急功近利等等。
如果必须在我们先天的各种精神倾向之间进行的种种有意识的选择,选什么?要知道,人类的所有选择,只代表了理论上可能的众多选择中一个很小的集合,而且,人类天性又是对一个已基本消失了的坏境的特殊遗传适应的混杂产物,这个环境就是冰河时期的狩猎-采集者的世界,因此,我们眼前如此丰富如此迅变的现代社会生活,就仍然不过是古代行为适应的各方面在文化上过度膨胀的拼合。
在第二个困境的核心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循环,指导帮助我们在人类天性的要素之间作出选择的各种价值系统,都是由人类天性的要素在一个早已消逝了的进化时期内创造的。
接下来,当科学的力量进一步放大,如果人可以自主选择进化呢?比如,日臻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又怎么办?
最后,我们还是脚踏实地一些。你说读这本书以及这类书有什么用?很有用,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人打交道,洞悉人性,迎合人性,知晓人性的弱点,让你更从容自信,以及对事物直抵纵深的观感和洞见。而这并不是读几本卡耐基的书,以及《影响力》《先发影响力》能获得的。
你必须追根溯源,找到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