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交流会勾起你购物的欲望了吗?
2017.0414
整日穿梭在五颜六色的人流中,行走在喧嚣碰撞的街道上,然而这两天忽然摊位多了,更加拥挤与喧闹。同事的一句提醒,让我恍然大悟:“三月十八的物资交流大会”开始了。
今年的三月十八物资交流会会场设在新华东路,没想到来开到单位门前的街道上了。对于现在的交流会似乎人们都不觉得新奇,不再有过去那么期盼,即使把会开到门前也丝毫勾不起我前去闲逛的欲望。
老远看见条条醒目的宣传语:"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办一流盛会!","传承、和-谐、创新、发展!","投资创业福地、宜商宜居新城"等等。
还没有到三月十八,三月十五都有人把摊位占住了,前两天街道上都摆满了物品,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下班只能推着车子顺着人流走回去,不愿停下车子细看那些眼花缭乱的东西。
今天下午下班有点早,门前人更多了。本来我是想骑车到湍河岸边的树林里去拽毛构树的构角,谁知道路拥挤,走了一截路我又返回来。就在返回的路上我才特意留意了下热闹的会场。街道上、会场里,来来往往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买东西的,赶热闹的。真是满街色彩满街欢,让昔日街道无形地繁华了许多。
喇叭声此起彼伏,有高喊“产品大甩卖”;“本店商品一律两元,一律九块九”;有汽车展销声,电器降价声;有江湖卖家的边唱边卖声;有花鸟鱼虫的鸣叫声;有各种特色小吃的吆喝叫卖声等等,各种声音应有尽有,一时齐发。路两边的距离只有三米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东西。
在侧路边,空出一片闲地,让那些外来的歌舞团队和变相赌博有奖活动占领着,演唱团声嘶力竭的兜卖声,为交流会平添了几分热闹。
会场内人流熙熙攘攘,我夹在人流中,总有一些不屑逛顾,没有一丝购物的欲望,随着人群向前慢腾腾挪动。对我而言,此时逛会,只是怀着一种怀旧的情结而来的,再看看周边人流,瞧瞧他们表情,更多则纯粹是冲着凑凑热闹,散散心情而去的,真正购物的廖廖无几。
今天天气晴朗,春意盎然,正春之季我仍然能看到豆大的汗滴从卖家人们额头上渗出,大人们领着小孩围在玩具饰品摊位前精挑细选;老人们蹒跚走来,步幅缓慢东张西望,然后掂起了菜板仔细端详;靓妹儿们进入服装摊位内用挑剔眼光搜寻着什么;我看了看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物品,心无波澜。没有什么可买的,什么东西都觉得不缺不稀罕,说实话,网上淘宝店比这里价钱还低。毕竟这种物资交流会上的商品是面对农村卖的,大都是日常用品的,一些盆盆罐罐,灯头电闸,首饰床上用品,普通衣服之类,大多日常用品质量不太好,很多以次充好的三无产品。
走着看着,我看到有一个书摊上树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十三元一斤”,又是我以前见到过的场面,书能论斤称,真搞笑,我也没有进去看,只是匆匆而过。很大的糕点摊位上有很多糕点,我又看见了我喜欢的“米花蛋”,不过这家的种类太多了,有巧克力色,有白色,有红糖色,紫薯色等等,我只是将眼睛多停留了一会儿,就径直离开,这一次我真的没有买。
终究还是空着手回来了,除了疲惫内心一点也兴致不起来。
我在想:是什么让人们对这种昔日里向往强烈的物资交流会看得如此平淡,不以为意呢?
记得小时候,每到农村的物资交流会,街上人山人海,人流高峰期时寸步难行。万头攒动的人流中时常有孩子丢失,老人因拥挤跌倒受伤。据说有一年一位老太太拥挤突发心脏病死去。那年代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在提前期盼,热切向往着物资交流会的来临。
一年中两次大会,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十五,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流通发展,而且借机丰富了农民们的生活。辛苦了一年的老农们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舍得花上几个钱买一些生活必须东西。妇女们狠狠心为自己为家人扯上几块布,买件新衣服;老头们从内衣口袋里掏出几个小钱买几包香烟;小孩们缠着大人非买几块糖果或一件玩具来满足自己的痛心;男人们把养了一年的牲畜赶到街上争取卖个好价钱。
母亲总爱在这个时候和邻居婶娘们一起去赶会,买一些日常必需品,给我们姊妹几个买衣服,中午时会带我们去油条锅边,称斤油条,喝碗胡辣汤过过嘴瘾。有时候我们会为母亲买的东西少,姊妹们分不公而生气任性。记得那年会上母亲给我们姊妹几个合买了一个毛蛋,用来踢球的半体育器材,我总觉得买的太少,太小了,为此我在街道上哭过鼻子。母亲不想让我跟在身后哭,把我拉倒人稀少的地方劝说我,劝说无效就会遭母亲一顿打。真的有效,一打就好,然后跟着母亲身后一路乖乖沉默。
现在想想,我小时候为什么性格总那么的倔,总爱惹母亲生气,母亲那时候也总因为农活多,经济困难爱发火。哎!归根结底都是手头紧惹的祸,太多的心酸,太多的无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越来越膨胀,需求越来越高。商品已经不再是只有物资交流会才能见到,才能买到。手机上,电脑上只要进入淘宝网店,所有东西一览无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商场开在家门口,每天每时每刻人们都如同在赶会,就像平时"xx时代广场","xx商厦"“xx购物中心”等,有时每天顾客都能高达上千人,如同赶会。老百姓平时缺少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购买,不再像过去需要跑十几里去赶一场会。
岁月刷新了人们昔日的本土消费观念,人们开始追求品味,档次和质量,腐化与奢侈充斥着生活在喧嚣尘世的人们的大脑。使得我们甚至忘却了过去的艰难与寒酸,甩掉了农村人固有的节俭与朴素,开始对商品高频率地更换与肆意挥霍。
现代化农耕技术深入农村,不管是收割耕种,还是搬运贮存,都是以机器代替人工,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农业变得高科技化,农村变得城镇化,农民变得市民化。
久而久之,这些传统的农村物资交流会也变得平淡无奇,不再惹人眼球。会场上铁杵少了,犁笆少了,扫帚铁掀少了,油条牛血汤消失了,羊群牛群少了,农村味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家用电器,手机汽车,花鸟草虫,古玩字画,珍珠玛瑙工艺饰品,甚至还有小型野团低俗表演队,以次充好的养生保健品,论斤称的劣质盗版书籍,电脑高科技占卜算卦……
果真这种形式交流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在想,不是人们不懂节俭,也不是人们忘记本色,是时代将农民不伦不类妖魔化了,将农村不乡不镇边缘化了。农民已经不再是憨厚呆板辈辈以农耕为生的保守者,他们阔走天涯,立志四方,把自己雕琢成半农半商的身份,甚至彻底脱离农村过着白领或贵族式的生活。或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提高了,总爱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商品,不过仍有大部分老人小孩,经济不太宽裕的,保守节俭的农民会热衷于这次大会。
一切都在变,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富贵幸福的向往,对缤纷生活的追求。传统大会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扩大物资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可能是物资交流会永恒的主题。
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仍在进行着,它似乎在奋力召唤着岁月和人流的眷顾,极力施展着各种计策来博取很多的眼球,留住人们匆匆的脚步。它不愿被纷争的现实吞没,更不愿向新型的市场妥协,它在努力创新,它在与时代俱进。为了鲜活和恒久持续保留,它不得不违心地以牺牲原始的本土气息来迎合时下市场的需要。
人流仍在涌动,喧嚣声仍在持续,虽然它打破了街道原有的宁静……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