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茵
傲慢、偏见,两个形容人的贬义词作为了电影的题目。按照一向的那套思路,傲慢代表了男主达西这类上层社会人士对于自己地位与财富的满足而产生的不良品质,偏见则是乡村穷女孩伊丽莎白对于贵族必定轻视感情的偏见。但当继续看下去之后,事情变得有些不同。
起初,达西在舞会上被伊丽莎白吸引,忍不住追随她的脚步,默默地关注她。他冷漠的表面作为了他的挡箭牌,没有甜言蜜语,仅仅说“还可以”,虽然让人不快,但发自内心不虚假逢迎。他对于感情很克制,也很慎重,没有轻易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被伊丽莎白误以为傲慢,就有了偏见。
故事的高潮到了伊丽莎白误会了达西的所作所为,包括对她姐姐吉英和士官维克汉姆。但达西在已经被伊丽莎白拒绝了他的表示之后仍能以长信解释一切。抛开最后获得了伊丽莎白的青睐不谈,他的这个行为,证明了他是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并且不接受冤枉与无端的指责,更何况是他所心爱的伊丽莎白。没有任何狂躁与愤怒,他的平静解决与伊丽莎白的知性、大方已是十分的般配。
故事前面大部分情节基本上达西都是以沉默、冷静的形象表现,但到最后,误会解开了以后,他与伊丽莎白时间又跳出了一个姨母,从而带出了另一面的达西。
尽管他与姨母家的女儿有了少时定下的婚约,但他却不为之所困,有着自由婚姻的意识,很巧,伊丽莎白也有。在她母亲坚持要她嫁给那个能继承财产、生活较为富裕的柯林斯的时候,无论柯林斯以何种方式巧舌如簧地劝她,她仍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不难看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在那个年代,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这种行为,践行这种自由婚姻,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毅力,但更需要先进的思想。
虽然无论是这部电影还是原著小说,都可能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某种情感、行为的寄托。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平常的生活素材、喜剧的手法却表达对生活、对思想禁锢的严肃批评、不满与反抗。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仍被某些封建残留思想所禁锢的今天,这部电影、这本书仍能使人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