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
一.如何kk学音标
1.他从未教过我任何英语,只告诉我要从口语学起,不要死记单词,而要勤查英美人士编著的词典,抄下词典中的例句,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如何运用这个单词。他说这是活记单词,而不是死记单词,即一直拼单词,却不知如何与其他单词搭配。
2.买电唱机及音标唱片,开始学发音学习口语的首要条件是寻找到正确的声音源,也就是必须要通过正统的音标唱片进行跟读。K.K.是两位美籍学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Knott的姓氏(Kenyon和Knott)缩写,也就是俗称的美式音标,以区别于Daniel Jones所创的英式音标。
1)善用零星时间(2)少就是多,慢就是快(3)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3.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a newborn baby),每天只学两个音标K.K.音标分元音(vowels)及辅音(consonants),各二十四个,合计四十八个,唱片正反两面总共录制约五十五分钟。按成人思维,一至两个小时就可将小册子的内容随唱片跟读完,但在短时间之内一次学那么多音标,过了一阵子之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成年人学英语时,讲起英语会带有乡音的原因,因为他们学发音只注重理解,却忘了应该要不断模仿,所以音标并没有真正学好。我听唱片学音标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生儿。每天我只学两个元音及相关单词;12天之后,再每天学两个辅音及相关单词。我计算过,如果一分钟我可以跟读某个元音或辅音30遍,一小时我就跟读了1800遍。如果我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念音标,就可以念3600遍。另外,如果再花两个小时念某个单词或短语,也至少可以念3000遍。如此一来,一天我就花了总共四个小时在跟读英文。每过两周复习一遍小册子,这样连续三个月,我已经把每个音标至少念了30多万遍,相关单词至少也念了30万遍。这就是“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和“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态度。
4.我学元音时,经常注意下列细节:a. [ i ]应念成类似“益”或“易”的音,属长元音。[ ɪ ]应念成军人行进时喊数“一、二、三、四”的“一”,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音,所以很难学,但我全靠重复跟读,终于学得和美国人的发音一样。你如果能分辨出sit [ ѕɪt ]与seat [ sit ]的发音不同,就算过关了。
二.我如何自学英语会话三个月后,我进入了学习的第二个过程:学习会话。我学会话也是历时三个月。从不会开口到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国人沟通,就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1.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可靠吗?第一,补习费价格不菲,学习英语的成本变高了,那么你的生活压力也会变大。第二,你不知道这个外籍老师到底是来自美国哪个区域的。美式英语因地区的不同,口音也会不一样。一般来说,美国口音是相通的。.
以下是我自学英语会话的两个方式:第一,I learned to talk to myself.(我学着自己跟自己讲英语。)第二,I did role-playing games.(我做角色扮演。)这么一来,我自己讲英语的时间就多了。所以,我这样自学英语会话当然学得比别人多,一天只学一篇会话,运用滚动式的学习方法,一天能说上千遍也不为过。当我把一篇会话看懂也听懂了,我就会一直不断地慢速地去念,不是背,而是一直不停地念。等到我可以完全掌握会话的内容之后,我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凭印象把会话内容以一人分饰两角的方式表演出来。一天学一篇会话,一个星期后就学了七篇,并且还不容易忘记。每一则会话都是利用一天中的零星时间讲了三四百遍,我没有背单词,都是用念的,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记单词。渐渐地我就会把这些会话交织在一起(interwoven)。三个月后,我自己便可以用英语与别人对话了。现在我来举例说说我是如何学习会话的。我当时在台北市重庆南路百成书局买了一本《中美六周会话》,里面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会话,学完只需六周而已。我还记得第一课的对话如下: 我研读会话的步骤如下:首先,我先查字典,确定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要标准。例如,第一个词how [ ha U ](念起来是嘴巴全张的“哈”再加上“伍”),但是我们很多人会错念成hao(号伍,嘴巴没有全张);are有个卷舌的[ r ]和you的[ j ]的音也没有发出来。没有查音标的话,这句话的每个单词最后都会念错,念成“好阿友”。接着,我会慢速地念会话里的英文句子,我边念边想着中文意思。很多人问我学英语是不是要丢掉中文的思维,改用英语思维思考?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大家,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学英语时要先了解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不能以英语来思考。刚开始英语不好,所以讲英语的速度要放慢,翻译成中文时速度也是比较慢的。本着“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原则,当你念了几百遍后,中文理解和英语念出来的速度是同步的,尽管中文的思维会慢慢淡化,但不代表你忘了中文,因为中文是永远忘不掉的。
如何读英语
第一节大量阅读文章,扩展词汇量虽然我只花了三个月苦练会话就可以说英语了,但我知道自己掌控的单词还不到一千个。换句话说,要想从简易的会话书中增加我的词汇量,使我的英语提升到和中文水平相当,这是不可能的事。举例来说,下列画线的英语单词、词组和专门用语在一般的英语会话书里看到的概率不大:我买了《读者文摘》后立即决定:第一,我要开始抄笔记,抄笔记才能把很多优美的语句记录下来。我便买了一本有塑料外皮且有一定厚度,但可放入口袋的小尺寸笔记本,这样我在上军事课程、出操或野外训练时,也可以随身携带;第二,我需要一本好词典。.
选好阅读素材刚开始,我一直认为看到不懂的单词就要马上查字典。《读者文摘》的文字对我来说都是很难懂的,虽然书中所使用的文字难度大概是美国高中学生的程度,但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却是大学或研究生的程度。当时我一碰到单词就查字典,最后发现思路经常被打断,每篇文章的每一小段都有查不完的单词,阅读变得如此艰难,经常使我有想要放弃学英语的念头。那时的我变得不知所措,只能暂时放弃阅读《读者文摘》。我要说的是,看到英语文章就要开口念出声音来,而不是只默读,也不是马上查词典。我是一小段一小段地攻克新闻文章的,而不是一次把一整篇念完,这就是我所说的“少就是多”的原则。我再强调一次,我这里讲的阅读是“阅”与“读”。也就是说,当你的眼睛“看”到英语文章时,你的嘴巴就必须要同时把英文句子“念”出来。
2.如何“阅”与“读”但到底该如何进行大量的“阅”与“读”呢?一般人学英语的通病是,开口说英语的时间少得可怜。但其实学英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能“讲”,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平常看英语文章时,就把每个单词念出声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练习讲英语,这也是在替自己创造讲英语的机会。可是大部分人总是疏忽了这最重要的一点,都只是静静地默读文章。我则是只要有零星时间就拿起《英文中国邮报》边看新闻文章(news stories)边念出声来。这么一来,我的嘴巴一天到晚讲的都是英语,我相信这会比在培训班里讲英语的机会多得多。3.我是如何进行“阅”与“读”英文报纸的?第一步选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如果觉得自己的兴趣很广泛,下面有二十四种类别的新闻可以供各位读者作为参考第二步要求自己第一天看懂第一段新闻,第二天看懂第二段,以此类推,少就是多,一天看一段就好。第三步以极慢的速度念完第一段新闻,不能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立刻停下来查字典,这样只会造成pause(停顿),导致无法了解全段的大意。记住:千万不要在第一次看文章时一碰到不熟的单词就立刻查词典,这样会打断你的思路,文章的整体大意就会抓不准了,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遍一定要先念完文章。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读中文书报时,有时也会遇到不懂的词语,但是我们懂得利用上下文来理解文章的大意,不会一看到不熟的词就马上去查字典。所以读英语时也一样,读第一遍时不要查字典。第四步进入第二遍时,就要逐句查字典。不论是认识的单词,还是不认识的单词,都要去查。而且还要把单词的音标、字义、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些重要单词,我不只是查出常用字义而已,我还记下它衍生的其他字义。更重要的是,我都尽量附上例句和用法,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充分地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单词。而我的这些笔记都不是用连续两三个小时完成的,全部都是在下课或课外活动时间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顺便提一下,我抄笔记的速度很快,字迹潦草,不过仍在我可以看得懂的范围内。这个做法可以省下许多时间来继续看英文报纸的内容。第五步将第一段新闻译成中文第六步反复利用零星时间,以非常慢的速度念这一段英文,同时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有人说念英文时要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这是不正确的。念英文时要翻译成中文,而且速度要慢,慢到你念英文的同时还要知道中文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这种理解力就由慢变快了,你的中英文会越来越同步。到了晚上,你已经念了三四百次了,速度已经快了许多,但你没有去死记硬背这段英文内容,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把英文paraphrase(诠释)成中文,记得速度一定要慢,给自己充裕第七步一天学下来,到晚上睡觉前,我再翻开笔记本将单词及用法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完后就用这些单词及用法自己造句,尽量多说。第八步第二天,我用同样的方法看第二个段落;第三天,看第三个段落……以此类推。这篇报道总共有二十段,念了二十天把这一整篇报道扎扎实实地读完了。久而久之,就由少变多了,你能说的内容也越来越长,就逐渐养成一种很厉害的功夫,叫monologue(独白)。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我交替口译的基本能力,也奠定了我日后同声传译的基础。第一年只看一份报纸,但少就是多,我学得很扎实;到了第二年,我的速度加快,一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看完好几份报纸了。这就是我大量地“阅”和“读”的方法,这个方法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单词量增加。(2)因为要勤查词典,所以学到了字词搭配,其实就是我之后要谈到的语法。(3)能看懂英英词典了,到二年级下学期时我就改用英英词典了。(4)奠定了我用英语独白的能力。
我如何学写作文我早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读书时,指导教授Dr.Edwin Emery曾谆谆教诲:“journalistic English(新闻英语)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因此称职的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在用词及句子结构上一定要简单,而第一段导语就是全篇新闻的主干,其余各段都是按第一段发展,结尾部分总结。我们要使一般读者看完标题和第一段就能知道整篇新闻的内容,这就是——倒三角形新闻写作手法。”
然而,很多中国人习惯用华丽的辞藻及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文章内容,现在的中国考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大都以“正三角形”的方式写作,先用中文构思出用词优雅的引句,然后间接含蓄地表达文章主题内容,末尾才点出主题句。不过一般学生仍然不会写主题句,想了老半天就随意写了一个英语句子,如:My mother is fifty years old.(我母亲五十岁了。)接着他不知道如何继续将文章写下去,只好坐在考场内发呆。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写主题句的秘诀,那就是我们必须从发展句来推想主题句。发展句由why(你为何这么说)及how(陈述具体事实以支持你的主题句)构成。为了方便记忆这种写作方式,我把它称为the TDC Writing Style:T → Topic Sentence:主题句D → Development:发展句,由why(为何)及how(如何)构成C → Conclusion:结论句,用不同的词句重复主题句,作为全文的结语笔方式:本篇为记叙文,采用TDC的写作方式。主题句:被朋友误会是个痛苦的经历,而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发展句:why(为什么有此经验)及how(交代经过)1.与朋友约好去钓鱼,我却忘了这件事。2.朋友等不到我,所以非常生气,不再跟我说话,令我非常难过。结论句:从此以后如果跟朋友有约,我全都会记在笔记本上,避免旧事重演。
我如何增进听力:泛听&精听
第一节泛听谈到如何提高听力,我的经验只有两个字:常听,让自己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但就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而言,我当时有的听力资源和环境是很有限的。我的学校里既没有外国人,也没有互联网,不像现在网络上二十四小时都有资源。所以我学听力时,只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加以应用,重复地听,秉持我的三个原则: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我我是如何自己创造一个英语听力环境的呢?我在学会话的同时,会开始跟着唱片朗读,那是我初次接触到会话听力训练。但由于我是重复听,重复跟读,所以在学习听力时,即使教材有限,我还是一样学得非常扎实。因为我已经学过发音,所以我非常注意咬字的清晰度和连音的部分。让我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再加上当出现我听不懂的单词时,我的思维就停留在了那个单词上,主播接下来说的内容我就更跟不上了。好在我能沉得住气,发现新闻播报员念的是新闻稿,而这些新闻稿刚刚好就是《英文中国邮报》刊登的新闻,都是foreign dispatches(外电报道),广播中出现的某些词刚好是我在《英文中国邮报》看过的,只要一句话中有几个词我能听得懂,我就能知道整句话的大概意思。于是我发现,英语一个词一个词地听,并非正确的听力学习方法。小时候我们学中文母语时,我们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对方说的话,而是听对方说话的大意。后来我渐渐地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在听快速的英语新闻广播时:一、心情要放松平静,听大意,抓广播关键词而非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听。二、遇到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时不要紧张,忘掉刚才前面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继续往后听下去(我称为“追后不追前”)。用这样的方法,我的英语听力持续进步。开始我第二阶段“精听”的学习过程。当时,我先录下自己朗读文章时的声音,听自己的发音和语调,并不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然后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我再用录音机录三至五分钟的新闻报道,利用rewind(倒带)的功能,一个词一个词地重复听,把听到的英语单词写下来,这样我就能知道外国人对每个单词真正的念法。有时会遇到怎么听都听不懂的单词或短语,也就是我的盲点,我会把这些单词或短语一一记录下来,在星期日到浸信会时,请美籍牧师帮我解答疑惑。这种“精听”的学习方法,让我在看外国影视作品时能够不看字幕也能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