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广东赵、李二生,读书番禺山中。端阳节日,赵氏父母馈酒肴为两生庆节,两生同饮甚乐。至二鼓,闻扣门声,启之,亦书生也,衣冠楚楚。自云:相离十里许,慕两生高义,愿来纳交。邀入坐,言论风生。先论举业,后及古文词赋,元元本本,两生自以为弗及。最后论及仙佛,赵素不乐闻而李颇信之,书生因力辨其有,且曰:“欲见佛乎?此顷刻事也。”李欣然欲试之。书生取案几迭高五尺许,身踞其上,登时有旃檀之气氤氲四至,随取身上绢带作圈,谓二生曰:“从圈入,即佛地也,可以见佛。”李信之既笃,见圈中观音、韦驮,香烟飘渺,即欲以头入圈;而赵望之则獠牙青面、吐舌丈余者在圈中矣。遂大呼。家人共进,李如梦醒者,虽挣脱,而颈已有伤,书生杳然不复可见。两生家俱以此山有邪,不可读书,各令还家。明年,李举孝廉,会试连捷,出授庐江知县。卒以被劾,自缢而亡。
——袁枚《子不语·赵李二生》
半井简评:咱不怕鬼,就怕鬼有文化。
第二
以我来看,曹雪芹对所有的角色都有世俗的同情,相同之情,例如宝钗、贾政等等乃至讨厌的老妈子。
写“现实主义”小说,强调所谓观察生活,这个提法我看是隔靴搔痒。
你对周遭无有同情,何以观察?有眼无珠罢了。
我主张“同情的自由”,自由是种能力,我们其实受很多束缚,例如“道德”“时髦”,缺乏广泛的相同之情的能力,因此离自由还早。即使对诸如“道德”“时髦”也要有同情才完全。
——阿城《闲话闲说》
半井简评:我一直觉得曹雪芹把那么多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实在可怕——一个人怎么可以幻化出那么多不同的人?光靠观察能行吗?肯定不行。阿城此番话,解了我的疑惑。
第三
上世纪初,王国维创造性的用传世文献和地下文字材料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最终确认甲骨文和殷墟的主人系历代商王,使商代后期的历史成为“信史”。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
——许宏《何以中国》
半井简评:这才是大师。
第四
读图
转自中国篆刻网西汉玉玺图片,释文“皇后之玺”
半井简评:肃穆端庄,威仪犹在。文字加玉石,千年岁月更增其美。